粵港澳大灣區與葡語國家正在上演一場“雙向奔赴”。
3月29日,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代表團以及安哥拉、巴西、佛得角、葡萄牙等9個葡語系國家的駐華使節代表團一行參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並舉行交流座談會,深入瞭解合作區建設情況及發展機遇。
同一天,一支由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珠海市科技創新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以及珠海市科技發展促進會四方組成的聯合調研隊伍,踏上了前往廣西的走訪調研之旅。他們的目的,是為正在籌建中的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下稱“中葡科技中心”)取經。
在國際關係中,科學技術日益成為不可忽視的變量。作為科技部在粵港澳大灣區部署的首個國家級跨國技術轉移平臺,自去年12月簽約落戶以來,中葡科技中心的建設進展,一直備受關注。
在新的國際合作格局下,中葡科技中心將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搭建起怎樣的新橋樑?作為國內首個三地共建的跨國技術轉移平臺,中葡科技中心的建設能否“闖”出新路徑?答案正待澳門、珠海、橫琴三地共同書寫。
三地搭台
舞動跨國科技合作紐帶
葡語系國家,即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目前,全球有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赤道幾內亞、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等9個葡語國家,總人口約3億人。他們雖然分佈於亞、非、歐、南美大陸,但國際戰略地位日益突出,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市場潛力,與中國有巨大的互補合作空間。
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合作舞臺上,澳門猶如一條多彩的紐帶,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獨具特色的葡語文化緊緊相連。
早在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便已在澳門成立,打造以經貿促進與發展為主題的政府間多邊經貿合作機制。數據顯示,自中葡論壇成立以來,內地與葡語國家貿易總額從2003年約110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2148.29億美元,增長超過18倍。
但在經貿合作之外,近年來,科技創新作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環節、科技外交的主要內容以及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進一步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與合作,以科學繁榮發展造福各國人民,也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願望。
目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日益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力量。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訂了116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新格局。
如何啟動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間科技合作的“金鑰匙”?2022年12月5日,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共同簽署了《共建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戰略合作協議》。
簽約儀式上,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表示,內地與澳門要以中葡科技中心為重要載體,促進澳門同各國各地區開展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為國家開放創新生態建設貢獻更多澳門智慧和力量。
一個新的國際合作平臺應運而生——根據協議,中葡科技中心由澳門、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方共同籌建,將以“雙中心”的形式設置澳門中心和珠海·橫琴中心,致力於深化中葡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加強內地與葡語國家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合作上的聯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澳門、珠海、橫琴三方如何分工?
具體來看,澳門重點是要發揮“精准聯繫人”作用,加強與葡語系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對接合作等;珠海要利用產業腹地和空間資源優勢,承接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和合作成果產業化等;橫琴合作區則要發揮好制度優勢,在場地建設、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動技術、成果、人才等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記者獲悉,目前,澳門中心和珠海·橫琴中心的選址都已確定,已進入內部建設階段,預計今年內將揭牌並正式投入運作。
按照發展規劃,到2024年,中葡科技中心將初步構建中葡科技平臺綜合服務體系,打造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凝聚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科技創新資源。
聯合調研
取經“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
作為國內首個由三地共建的國家級技術轉移平臺,中葡科技中心的建設沒有一條成熟、可供複製的路徑,建設者需要從零開始,摸索前行。
推動科技中心建設起好步,調查研究是前提。此次前往廣西南寧,這個來自珠海、澳門、橫琴3地的聯合調研組,即瞄準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下稱CATTC),尋求解題之道。
於2013年9月揭牌成立的CATTC,由中國科技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共建,廣西科技廳牽頭建設和管理,是中國目前唯一面向東盟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
CATTC以促進中國與東盟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為核心使命,為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提供科技服務支撐,旨在建設成為中國—東盟科技創新合作策源地、中國—東盟技術轉移數據中心,中國—東盟合作項目路演中心。
據介紹,自成立以來,CATTC已與東盟9個國家分別建立了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建成覆蓋中國及東盟十國的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成員達2800余家。
2天時間內,調研組分別走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廣西中醫藥大學、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CATTC的建設、管理、孵化載體、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系統調研。
同時,各方也圍繞廣西與澳門、珠海及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時間緊湊,但此行收穫頗豐。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技廳廳長謝永強告訴記者,澳門一直與葡語系國家擁有緊密的科創交流合作,未來也將充分發揮好“橋樑”作用。“我們今年將推動一系列深化交流合作計劃,包括系列路演與官方拜訪活動,就是為了更多的交流,創造更多的機會。”
“在‘交朋友’的基礎上,中心將爭取在人才引進、技術經理人培訓、科技孵化、會議會展等方面有所突破。”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戴舸稱,中葡科技中心將打造為一個鏈接內地與葡語系國家科技成果與需求的大平臺,為“走出去”“引進來”提供全鏈條一站式科技服務。
據悉,在緊鑼密鼓推進中葡科技中心建設之餘,珠澳雙方還正加快籌建澳珠產學研創新聯盟,將與中心相互促進,旨在構建更加開放的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格局。
互利共贏
賦能灣區技術開拓“新藍海”
貿易總額的快速增長,顯示出了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貿科技等合作領域的天寬地闊。
從產業基礎來看,中國與葡語系國家要素稟賦的差異導致雙方參與全球產業分工中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產業結構的互補性,為雙方在科技創新與產能合作,以及攜手開拓第三方市場等方面提供了更多合作互惠空間。
在此背景下,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葡科技中心的建設,將為珠江西岸及大灣區城市群帶來全新發展機遇。
一方面,隨著中葡科技中心功能的逐漸完善,內地與葡語系國家科技創新要素和技術資源將加速在澳珠極點集聚。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望進一步增強,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另一方面,廣闊的葡語系及第三方海外市場,也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科技成果運用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將為地區提升現有產業競爭力賦能,助於企業拓展“新藍海”。
這其中,在業內人士看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以及海洋科技技術,或可成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開展科技創新合作的重點領域。
但平臺的建設也必然會面臨許多考驗。其中,通關便利化、行業標準互認等對接法則都還有待進一步破解。最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緊密交流與對接。
在近日參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時,不少葡語國家代表表示,未來希望加強互聯互通,尋求產業對接合作機會,推動葡語系國家企業來合作區投資,並幫助中國投資者更好地開拓葡語國家市場,推動中國企業與葡語國家項目對接,進而達成合作。
記者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瞭解到,短期內,合作區也將與澳門一起組織出訪葡語國家。橫琴合作區還將舉辦第三屆橫琴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的多語種新聞發佈會,並將加大在澳門以及葡語國家的路演宣傳,希望邀請更多葡語國家創業者參與其中。
(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