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演出活動對城市文旅熱度的帶動不言而喻。“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逐漸成為粉絲們的寫照。中演協上半年簡報顯示,跨城觀演成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主要消費趨勢,比如一季度開售的周杰倫呼和浩特演唱會跨城購票觀衆比例一度超過了70%。而五月天、任賢齊、劉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會的觀衆中,跨城觀演比例均超40%。
跨城觀演的新生態背後,是巨大的旅遊消費潛力與提振消費的可能。有統計顯示,7月初周杰倫在海口連開4場演唱會,15.46萬人次的觀衆中有接近四成為省外觀衆,演唱會帶動海口全市4天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這個數字是當地端午假期旅遊收入的3倍。
2018年已現雛形的跨城觀演現象,在演出市場沉寂過後的2023年正式成型。
文旅行業應積極釋放誠意
顯而易見的是,文旅融合趨勢在今年明顯加速了,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半年達506場,這是什麼概念?是2018年的近2倍。近年來,大量的專家學者研究了旅遊消費者在旅遊目的地決策時會考慮的因素,如來自美國調研機構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超過50%的遊客在選擇目的地時會考慮當地是否有文化體育活動。被文化活動牽引,或將成為旅遊業的3.0業態。
演唱會帶來的巨大人流,已經深入到旅遊景點、酒店、餐飲、購物等整條文化旅遊消費鏈,背後承載的是數萬人的衣食住行。如何讓龐大的“流量”變為“留量”,讓演唱會成為消費新引擎也成為當下業內的焦點話題。知名歌手的“引流”作用自不必說,能把成千上萬的歌迷吸引至此,可要讓“流量”變“留量”,靠的是城市打出的營銷“組合拳”和方方面面的服務保障。
演唱會等表演市場熱度來了,提升對旅遊人氣的帶動作用,就差再助一把力。受國內旅遊市場高開穩走影響,旅遊經濟進入強勁複蘇新通道,城市休閒空間也已經成為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場景,而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閒業態應當也可以成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其中,演唱會等表演市場正是一個休閒業態場景,原本面向的是本地市場,而今隨着跨城觀演人數的增加,更逐步變成外來遊客與本地客源共享的場景。
對此,本澳文旅企業若想進一步抓住這一市場,可在演唱會扎堆期間參考國內海口的做法,主動向演唱會粉絲伸出優惠促銷的“橄欖枝”,比如演唱會門票可以變成折扣優惠券,在旅遊全鏈條場景中使用,或者提前布局推出相關食住行演唱會旅遊套餐,最大程度地釋放誠意,就能立竿見影地在演唱會期間提升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