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吸引逾260位科技業界、學生及公眾參加
【本報訊】為貫徹落實澳門特區政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方針,推進人工智能社區通識教育行動,澳門科學館今日(11月24日)為數據科學廳(13號展廳)內新增人工智能(AI)展品舉行啟用儀式,並舉辦AI大講堂“追星就追科學家”AI科普講座,吸引逾260位科技及教育界代表、學生及公眾參與。
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致辭時表示:追星就追科學家是 “AI大講堂”推出的全新主題科普講座,以搭建科學家與青少年的交流平台。鼓勵年青人以科學家為奮鬥目標,激發他們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該館將繼續圍繞“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核心原則,進一步深化與政府部門、社團企業及各界的合作。持續完善全民友好AI社區通識教育體系,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成長空間,成為AI時代的參與者、受益者與共建者。
科大訊飛科普研究院院長包明明致辭時表示:澳門科學館與科大訊飛共同打造AI科普展品,將在科學館長期展示並延伸到更多城市巡展,是“前沿主題故事化、互動體驗個性化、科技資源科普化”展品理念的具象化呈現,希望它能為澳門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具互動性的科技體驗空間。
自今年六月澳門科學館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聯動本澳社團啟動“人工智能社區通識教育行動”以來,澳門科學館持續推進多元化的社區AI科普工作,包括開設AI科普教育課程、舉辦多場AI大講堂、與多個政府部門合辦“父親節有AI嘉年華”“智慧教育夏令營”及“智慧行動輔具設計比賽”,並聯同本澳社團及企業舉辦了多場聚焦AI識別及應用的“銀齡智慧,科技相伴”長者科普活動等,累計服務超過18,000人次,逐步建立涵蓋長者、青少年、在職人士與親子家庭的全齡友好AI通識教育體系。
作為“人工智能社區通識教育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銀齡智慧,科技相伴”長者科普活動將於11月27日進入第二階段,由科學館派員走進各區的街總長者中心,舉辦“手機人工智能助手應用”工作坊,透過手把手教學,指導長者操作語音搜索、智能日程管理、健康監測等AI助手功能,重點聚焦AI工具運用與解決生活問題,助力長者融入智慧生活。該館亦已計劃培訓更多社區AI導師,推動AI科普教育資源進一步下沉社區。
此外,澳門科學館不斷拓展與科技企業的合作。繼華為、蔚來、奇安信及阿里雲後,近期與科大訊飛(澳門)有限公司合作更新數據科學廳的互動展品,為展廳注入豐富的AI元素,讓公眾及青年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前沿科技,加深他們對AI科技發展應用的認識與學習體驗。
是次AI大講堂貫徹其跨學科視角與實踐導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婭教授以《從算法到關懷—AI如何改變醫學與罕見病診斷》為主題,闡述AI在醫學領域的最新突破,說明智能體人工智能(Agentic AI)如何整合醫學知識與基因資訊,構建可追溯推理鏈,協助醫生實現精準診斷。
澳門科學館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理念,深化與各界合作,完善全齡友好AI通識教育體系,致力實現“AI時代不讓任何人掉隊”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