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沙龍成為澳基會品牌活動
【本報訊】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主辦之“記憶沙龍”11月公眾講座,於週日(11月23日)順利舉行。本年度最後兩場“記憶沙龍”由遺產學會勞加裕副會長主講“從井泉到自來水:澳門百年供水史”,以及澳門歷史學者關俊雄主講“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
在首場講座“從井泉到西江水——澳門百年供水歷程”中,勞加裕以澳門的水井、山泉和銀坑水為出發點,講述了早期澳門尚未有自來水時居民的用水習慣,以及由“水”衍生的獨特行業與企業,如送水業與泡水館。後來隨著人口增長、疫症以至社會經濟的發展,供水逐漸成為公共議題。隨著自來水的出現,帶來了新的供水系統,但也經歷了“自來水”與“天然水源”拉鋸的特別時期。隨後因應水荒的頻繁發生,澳門開拓了新的供水源頭──內地供澳原水,而透過水庫、跨海水管、水廠等的建設和優化,成就了今天相對完善的供水系統。
在“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講座中,關俊雄以豐富的史料和圖片,帶領聽眾探索關閘的歷史。講者指出,關閘不僅是地理邊界,更是中葡政治角力的縮影︰1874年葡人改建關閘拱門、1979年中葡建交後澳門定位轉變等節點,均折射出主權與治權的複雜互動;此外,從明代每月開放兩次到現代24小時通關的轉變,亦見證了口岸管理的時代變遷。本講座梳理了關閘450年的發展脈絡,有助以歷史視角理解澳門的獨特身份。
本年度最後兩場講座吸引逾百名市民到場,現場氣氛溫馨熱鬧。澳門基金會多年來持續組織本澳文史工作者走進校園及社區舉辦“記憶沙龍”,至今,已舉辦155場校園專場、5場大學專場、54場市民公開場及4場社團機構專場講座,合共218場,累計18,910人次參與,成為了解澳門歷史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動。想緊貼“澳門記憶”的最新動態,除可瀏覽網站外,還可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Instagram、微信訂閱號、小紅書號、今日頭條號及YouTube頻道(ID:MacauMemoryFM/ 澳門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