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
【本報訊】立法會議員施家倫長期關注澳門會展商貿產業的發展,認為這是澳門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力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產業。他指出會展業是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的指南針和助推器。大型的會展項目往往是高水平開放的窗口,可為投資經貿合作搭台搭梯,促進多元產業的招商引資和內外的貿易合作。以澳門國際投資貿易展覽會、粵澳名優商品展為例,認為這個品牌展會設置了葡語國家、內地省市展區,匯集各地投資者和新科技、新理念、新產品,各種元素在展會中碰撞、交流合作,為各地參展企業搭建高水平開放合作的窗口,為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接創新資源。豐富多彩的元素和產品,還豐富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內涵。具體到澳門來講,會展業不僅可以為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中醫藥的發展發揮重要的平台和驅動作用,還可以帶來龐大的客商群體,為疫後澳門經濟復甦注入重要的動能。2021年全年會展活動按年增加68項至449項,與會者/入場觀眾上升53.2%至140.1萬人次,為去年本澳經濟復甦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會展商貿產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澳門發展的多元產業之一。去年出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當中明確指出要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更重點會發展會展商貿在內的“四大產業”。施家倫肯定政府提出的“旅遊+”、“會展+”的施政方向。通過“會展+旅遊”、“會展+體育”、“會展+中醫藥”等不同領域的跨界融合,可以有效推進澳門產業結構適度多元合理佈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施家倫對本報記者說,“會展業是人群聚集的行業,持續兩年多的疫情給會展業帶來非常嚴重的衝擊,這兩年業界人士向我反映非常艱難,人員流失嚴重,擔心疫後復甦之後再聚攏人員困難。一些會展公司自資舉辦活動,凝聚業界信心,操練團隊、挽留人才,富有行業情懷”。他認為政府在普惠性援助措施之外,要加大對旅遊、會展等受衝擊嚴重行業的傾斜性支援,穩住會展業這個相對有競爭力行業的基礎。
疫情帶來的衝擊,令會展業界積極謀求轉變。業界一方面創新辦展模式,加大線上線下的融合力度,積極拓展雲會展、雲簽約等服務模式;另一方面積極策劃“一展兩地”、“一程多站”的會展項目,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
施家倫認為,澳門在會展商貿上擁有自由港、國際水準硬體設施及高水平服務的優勢,深合區則擁有辦展成本、物流安排及場地配套等優勢。深合區二線封關之後,琴澳兩地在會展方面的優勢可以實現無縫銜接、充分互補,橫琴深合區將成為澳門會展業邁向新台階的重要空間載體。深合區方案提出的國際高品會和世界灣區論壇是國際級別的國家會展項目,要充分發揮澳門會展業的國際策展經驗和高端人才多的優勢,參與到項目的頂層設計當中,令此重大會展項目更好地發揮出牽引作用,帶動更多本地企業和居民找到新的出路。同時,期望國家給予支持,參考海南中國自由貿易港政策,放寬內地居民免稅額度至10萬元,將琴澳打造為區域國際消費中心,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實現赴外旅客消費回流。
國家高度重視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目前內地各個省市紛紛推出打造“夜間經濟”系列舉措,廣州、廈門、濟南等城市均推出夜間消費節,形成特色夜市、促進消費。施家倫認為,澳門在這方面具有許多品牌IP,如澳門美食節、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及澳門光影節等等。可以積極與各地城市和業界合作,匹配城市品位和需求,在內地各個城市打響澳門夜經濟品牌。
2020年國慶期間舉辦的“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橫琴站”吸引近百家大灣區餐飲企業參與,創造國慶期間10萬人參與的佳績。未來還可以配合大賽車、美食節等本澳特色活動,聯合海上資源,增設夜遊、遊艇打卡等海上項目。以“一展兩地”形式在大灣區城市舉辦澳門特色活動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