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為澳門確定的發展目標,就是“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應該說特區政府為本澳確定這樣的發展目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根據澳門的現實條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基本不可能能成為“世界工廠”、“商貿重鎮”、“交通樞紐”或“金融中心”那樣的角色,只能尋找相對實現可能性較大的發展目標。“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就是相對而言,比較適合澳門具體情況的發展目標。所以特區政府選擇“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作為澳門的發展目標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可能也要看到,“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只是相對而言,比較適合澳門具體情況的發展目標,但並不是說澳門很容易就能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更不是說現在的澳門就已經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澳門要想發展成為有實際意義和作用的“一個中心,一個平臺”,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或障礙。
例如以“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來看,雖然本澳過去曾長期由葡萄牙所管制,歷史上與一些葡語國家也有較密切的聯繫,現在在本澳也有一些葡裔居民,這些為本澳能夠發展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提供了一些條件。但僅憑這些條件,還不能使本澳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澳門要想成為有實際意義和作用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至少還有這樣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中國內地與世界葡語國家開展商貿業務,是否一定需要來自澳門方面的幫助?開展商貿業務需要在語言和文字交流方面比較順暢,由於本澳有一些精通粵語和葡語甚至普通話的“多語人才”,因此可能會被認為本澳至少在語言或文字上對中國內地與世界葡語國家開展商貿業務能夠提供幫助。但現在在中國內地,也有人在學習葡萄牙語;而由於中文和漢語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在上升,世界多地都開設了“孔子學院“,因此估計在各個葡語國家中,應該也會有人在學習中文和漢語。所以中國內地與一些葡語國家進行商貿業務,在語言或文字方面的交流障礙應該不會太大。何況在中國內地和世界葡語國家中都有很多熟練掌握英語和英文的人,他們相互之間即使無法使用中文或葡文進行交流,或許也可以使用英文進行交流。所以雖然本澳有不少精通粵語、葡語、甚至普通話的“多語人才”,但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開展商貿業務,在語言和文字交流方面未必需要得到來自澳門方面的幫助。這樣從語言和文字方面來看,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可能就沒有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大了。
其次,從特定知識和能力的角度來看,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可能也未必能發揮出較好的作用。開展商貿業務不僅需要進行語言或文字交流,而且也需要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和術語方面的交流。而現在很多產業都是高科技產業,例如生物醫藥、電子通訊、機械製造、軟體設計等。但由於本澳缺乏這些產業,因此本澳也缺乏這些高科技產業方面的人才,本澳的所謂精通粵語、葡語、甚至普通話的“多語人才”,一般可能都可以進行一些日常的語言或文字交流,但對於生物醫藥、電子通訊、機械製造、軟體設計等高科技領域里的交流,應該也可能會是力不從心的。這樣,從特定知識、技能和術語的角度來看,本澳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也難以發揮出較為明顯的作用。
第三,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要想能發揮出較為明顯的作用,就不僅需要解決語言、文字和特定知識、技能和術語方面的交流問題,而且也需要有較多的澳門人士能夠對中國與葡語國家各自的商貿需求有較為深入的瞭解,要能夠切實地為中國或葡語國家的商貿需求提供服務。但本澳規模較小,實際從事中國和葡語國家商貿需求調查和分析的企業或個人都很少,對中國或葡語國家的商貿需求的瞭解都不是很全面、真實,這樣就未必能“對症下藥”,未必能夠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業務提供出真正有價值的服務,這種情況應該也會制約著本澳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發揮作用。
所以雖然本澳發展成為“一個中心,一個平臺”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特區政府選擇“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作為澳門的發展目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本澳要想成為有真正意義和作用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或障礙。本澳在打造“一個中心,一個平臺”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