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博覽會在廣州舉行。作為今年首創,第一屆泛珠三角金融合作論壇也於27日下午同期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中共南寧市委常委、副市長田文東,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周建軍,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內地事務助理副總裁汪龍海以及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以及泛珠各方代表出席此次活動,來自政府、金融機構、大專院校的嘉賓共同就泛珠三角區域金融合作的未來出路提出有益思考。
新常態下泛珠合作需要金融業提供全方位的助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在演講中提到,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其實就是地方經濟的發展模式,但結合新常態來看,會發現泛珠合作也面臨著產業結構的同構化,競爭的模式同質化的問題,導致產生產能過剩,優勢沒有辦法發揮,劣勢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金融業提供全方位的助力,包括穩定經濟發展,支持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幫助實體經濟更好地應對轉型和市場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張承惠認為,泛珠三角地區金融合作的主要目標與路徑,就是優勢互補,推動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協調發展。加強區域內合作的路徑有三條,產業梯度轉移與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先進技術輸出、人力資本素質提升。這三條路徑非常重要,在三條路徑之下,金融怎樣加強合作,提供服務,並通過多樣化渠道來實現。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以及越來越融入全球化,實體企業面臨的風險無疑是加大,金融衍生品一聽就是猛獸,如果用得好是也是可以促進發展。未來隨著市場的開放,在區域之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泛珠三角區域一些發達地區有能力幫助相關的產品向中西部地區傳播。廣東作為領頭羊對泛珠三角其它省市產生很大的輻射力,理應積極帶動國際金融國際化。
廣東自貿區的建設要成為引領泛珠區域的產業高地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的演講題目是“廣東在泛珠三角金融合作的輻射與引領作用”。
根據國務院通過的廣東自貿區總體方案,其目標是以更高的標準擴大金融業,對港澳地區和全球的開放,加上貿易投資,勞動自由化相適應的相當運行規則。促進金融服務貿易與其他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的協調發展。
廣東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方向就是要打造引領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的產業高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比戰略實施,為此廣東自貿區金融創新是圍繞實體經濟發展和推動創新,促進金融和產業的融合。
“作為我國融入全球化的一大載體,制度的試驗田,廣東自貿區服務於廣東,服務於粵港澳,服務8個兄弟省區,通過廣東自貿區平臺加強金融業對接,促進更大範圍優化配置,促進金融業合作。”
王景武建議泛珠區域各方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作為深化金融合作的重點內容,以自貿區金融機構為節點,合作開展人民幣信貸的轉貸等業務,探索在廣東自貿區共同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資金,推動人民幣成為自貿區與港澳地區與國際貿易投資計價的主要貨幣,從而發揮廣東自貿區平臺先行先試作用,建設泛珠金融共同市場。
借力泛珠“內外兼修”的合作平臺
“泛珠作為9個省加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合作的框架意義非常深遠。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從一個高速的增長轉為中高速的增長,有什麼新的動力來推動這種轉型升級,泛珠恰恰提供很好的框架和基礎。”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開篇就表明了觀點。
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加工貿易的出口其實已經走到頭。對於廣東來說,在內需上比不過上海,在外需上比不上香港,廣東要走的路就是內外兼修的道路,把外需和內需結合起來。
這種情況下廣東必須要進行合作,這時泛珠平臺提供了極好合作的機會。泛珠區域中9個省區代表的是內需市場,而兩個特區香港澳門所引領是外向型的市場,所以泛珠平臺相當於把“9+2”省區的內需和外需兩種資源做對接,恰恰廣東是泛珠地區的最有優勢的地方。
林江提出,從2004啟動泛珠合作開始,今年已經進入了第十一個年頭,泛珠的前景很好,但過去10年金融領域沒有進行很好的突破。下一輪合作中,如何把港澳的因素充分利用好,做好香港、澳門的資源對接,把制度創新的因素發揮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也值得去做。
(來源:廣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