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時值澳門申遺成功十週年,遊走在澳門歷史城區,俯首間總會覺得恍然隔世。倘若你走到人頭熙攘的澳門新馬路,就能發現一座矗立了90多年的李錦記老店,雖然它未被列入歷史保護建築,但背後卻有一番故事。
提到李錦記,不得不提到它的創始人李錦裳。祖籍廣東新會縣七堡湧瀝村的李錦裳因受當地霸豪迫害,背井離鄉,輾轉到珠海南水定居,偶然的機會發明瞭蠔油,並於1888年成立李錦記。而新馬路這家李錦記蠔油庒,是1902年從珠海南水遷址澳門的。
當時在澳門街坊親戚、歸鄉遊子走訪親友必備手信就是蠔油、蝦醬,一直低調務實、追求品質李錦記在對手林立的市場中口碑十分不錯,慢慢爭得一席之地,在澳門摸爬滾打幾十年後,逐漸發展壯大,為了更好地開拓海外市場,於1946年將總部搬往香港。經歷了幾代人的打拼,如今,李錦記在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廣東新会及廣州黄埔均設立了生产基地,分銷網路遍佈五大洲,包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的目標。
6月23日,李錦記邀請澳門傳媒參觀新會基地,走訪其博物館、生產車間和露天生曬醬油缸等地。據了解,該基地佔地超過2000畝,擁有14條每小時產能24000瓶的高速醬油生產線、3000多個60噸醬油缸,年產各種醬油30萬噸,今年建成配置一千噸級泊位、年吞吐量六十萬噸的自用碼頭,使醬油生產、物流運輸的產能大幅提升至每年五十萬噸以上。此外,李錦記嚴控產品質量,兩度入选中國航天食品,為“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提供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