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規範和减少政府辦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前不久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展覽業的市場化發展方向作了明確規定。
6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貫徹落實《意見》研討座談會上,商務部服貿司處長徐興鋒表示,展覽市場化是今後展覽業發展的方向。政府作爲展會主辦單位要逐漸退出。政府的退出,對展覽從業者來說,就有了進的機會,未來展覽業市場化空間廣闊。
規範和减少政府辦展是方向
徐興鋒透露,中辦、國辦近日聯合印發了相關文件,今後政府將逐漸退出主辦展會。原來政府主辦的一些展會,將逐漸由專業展覽機構承辦。2013年和2014年,商務部根據全國規範清理小組的部署,對正省級以上政府主辦的展會進行了清理和規範,最後留下559個展會,進一步清理後今年變成了400個展會,到2019年底,政府主辦的展會要减少到200個。政府主辦的展會還會存在,但政府作爲主辦單位要退出。政府的退出,意味著對展覽從業者來說,就有了進入的機會。
規範和减少政府辦展是未來展覽業的方向。徐興鋒表示,對政府今後再新辦展覽,管理將非常嚴格。政府新辦展覽至少要提前一年由省委、省政府聯合向黨中央、國委院報告。政府辦的例展至少要提前6個月向全國清理規劃小組報告。嚴格規範的用意是希望通過複雜、嚴格的申請,對政府衝動辦展有所抑制。
展會審批簡政放權時候到了
《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簡政放權,改革行政審批管理模式,按照屬地化原則,履行法定程序後,逐步將能够下放的對外經濟技術展行政審批權限下放至舉辦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幷適時將審批制調整爲備案制。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行網上備案核准,提高行政許可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北京市商務委處長郭旭東在論壇上談道,原來有關對外經濟技術展審批改革的討論都在部際層面,由國務院發文提出改革原則,這意味著展會審批簡政放權的時候到了。
郭旭東談道,展會審批,從中央部委下放到地方,逐步由審批過渡到備案,最後直至取消審批,這勢在必行。但是在改革過程中肯定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商務部如果把展會審批權下放到地方商務部門,那地方商務部門的審批依據是什麽?現在審批依據諸多文件,有的文件是上世紀80年代的文件,有的是本世紀初的文件,每個文件都沒有完全取消。展會審批權從中央部委下放到地方,得解决地方審批依據這個問題。郭旭東認爲即使不出新的文件,也要把原有文件進行整合。
郭旭東還談道,如果改革進展快,展會審批權下放到地方,地方也會很快取消審批制,改成備案制。以北京爲例,北京每年要審批150個左右的展會,如果商務部、中國貿促會把審批展會的權限下放到北京,北京地方商務部門的工作量就會很大,北京肯定會想辦法,比如搞網上審批,或者改成備案制。
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澤炎在研討會上表示,《意見》出臺後。展覽業界反映是很積極的,也是多元的。有人認爲,政府對展覽業管得還是太多,展覽業發展到今天不是政府管出來的,是市場自然産生的。但陳澤炎認爲,《意見》是迄今爲止對于展覽業最系統、最具戰略性、最具前瞻性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陳澤炎認爲《意見》的核心是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將來政府管什麽?《意見》明確了有些政府審批權限要下放,效率要提升。但要優化市場環境,要强調對會展業發展政策引導,要落實財稅政策,增加金融保險服務,提高會展業發展的便利化水平。
讓市場發揮作用則指的是,對展覽企業而言,將來新辦展,審批環節簡化了,立項更加方便了。同時政府辦展减少,服務外包,增加了企業承接的業務量。另外,政府加强知識産權的保護,有利于會展項目、展覽設計,以及産品的創新。
對展館運營方而言,《意見》提出要完善展館管理運營機制,兼顧公益性和市場原則,以及公開透明和非歧視的場館使用規則。這些規定使展館使用的原則更加明確。同時,《意見》還有利于展館的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另外,《意見》提出了健全展覽産業鏈,這對于各類服務企業都是利好。因爲《意見》提出了放寬市場准入條件,著力培養市場主體,加强專業化分工,拓展展覽業的市場空間,這就利于各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能够更好地進入市場。小微企業靠服務的比拼,能在展覽市場獲得更多生存機會。
(來源: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