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時候,即便是花點錢去買辛苦,也要試下。” 黎榮鏗在採訪中說。
黎榮鏗的話讓我想起了自己很喜歡的一位作家,他曾說,“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願意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並堅持的合適方式。”
現在已經是陽明物理治療中心總監兼物理治療師的黎榮鏗,在台灣讀大學二年級那會,就已經萌生了回澳創業的念頭,“我很早已經定位了自己要開診所,所以很早就為此而做準備了。”確定目標以後,就在心里醞釀這個計劃,他開始去了解如果要回來澳門自開一間診所所需的條件、配套等,待到實習那會也是找了一間有名的骨科物理治療診所進行學習。“但其實,從讀到物理治療這個專業至回來創業開診所,這個過程,很是來之不易啊!”他感慨道,經歷了很多挑戰,但這些挑戰就像攀爬過的每一座山,於是才有進步,接下來才能攀爬更高的山。
黎榮鏗當初選讀物理治療這個專業,亦是很坎坷的。在粵華中學英文部考大學時,第一次考得並不好,只考上了台灣的一所學校的生命科學專業,以及澳門大學的某一科,但自己都不喜歡,他也沒有將就。於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前往台灣讀了一年預科,再考物理治療專業,但再一次失望而歸,考上的是陽明大學的化驗系。眼看著曾經的同學都能夠在喜歡的大學裡學習,自己很是失落,連續考了兩次,可最終也沒有如願以償。後來去陽明大學報到的第一天,他就去教務處瞭解如何能夠轉系,經過一年的用功與刻苦,大一結束的時候他以前三名的畢業成績獲得了轉系的資格,最終才進入了物理治療專業。“這個資格別人只是考了一次就獲得了,可我考了三次,這期間的艱辛,現在再用語言去表達,怎麼說都覺得夠不上輕重。但也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我特別珍惜讀這個專業的機會。”
到了大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跟隨學校組織著觀摩校外的診所,突然就有了想法,“如果能夠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診所就好了,還能夠幫助人。”後來,2008年大學畢業,他繼續在台灣陽明大學讀骨科碩士學位,期間考取了物理治療師執照,讀書期間還去學長開的一間診所實習。“那間診所確實很好,專業水準在台灣已經很有名氣,同時學長也是出名的嚴厲與苛刻”,如此一來,他不只在那裡吃了很多苦頭,而且在兩年的實習期裡,他只能以付出勞力來獲取這個學習的機會,亦即是免費打工。這位學長會像很多老練的前輩一樣,用並不討好年青人的那一套,常對他說“你要想像我這樣,是需要磨練的。”
回憶起這段艱苦的經歷,黎榮鏗亦是感激的,他說,“雖然是很辛苦,但起碼學到了很多臨床知識,為我後來的創業之路,鋪了很好的奠基石。”當黎榮鏗現在站在了與學長一樣的高度,再往回頭看,刻骨銘心的痛苦還在那,但已經漸漸淡了下去,他說“我想他說的也是對的,指不定以前讓我受的苦,都是在磨練我吧。所以我反而很感謝他。”
畢業以後,終於可以不用背著“實習生”的頭銜工作了。但因為是初出茅廬,而且自己要為創業積累經驗,所以依舊過得疲累不堪。一個禮拜工作六天,每天需要在診所工作14個小時,沒有所謂的“午餐”與“晚餐”的時間,但一個月薪水只有六千多港幣。事實上,那時候,他大可以選擇回澳學習與積累經驗了,何必再受那苦呢?他說:“但台灣物理治療的發展比澳門成熟很多,我必須在一個成熟的環境里學習到多方面的經驗才回來服務澳門。”這也是他在決定創業的時候,計畫中的一部分,“我很清楚創業難,守業更難這個道理,所以在考慮創業的同時,如何才能使一間診所營運下去之於我,更是一個挑戰,而首先就是需要有足夠的自我實力。
在那裡又熬了兩年,經過評估,認為自己已經有足夠能力勝任開一間診所時,他毅然辭掉工作,從台灣回澳,著手準備創業的工作。“一點也不容易,”他說“不過,如果有些東西是你很想得到的,或許來之不易更好,艱辛過後才更加懂得珍惜。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會懂得珍惜了。”
與他一起開辦診所的還有太太。兩人都是自小在澳門長大,在陽明大學讀碩士時相識,同學校同科系,志同道合於是一拍即合,經常約在一起聊理想、聊澳門的現況、日後的發展。所以後來創業初期彼此也是相互扶持著走過來。診所於2012年二月開幕,“剛開業那會,也很辛苦,每個禮拜工作六天,從早上十點便忙至晚上將近九點。雖然辛苦是辛苦了點,但因為基本功扎實,很多工作比預期還要順利。” 直至2013年暑假,他向經濟局申請了青年創業計劃資金,作為補充資金。“這筆資助對青年創業有很大的幫助,雖然資金不多,但對於一個正在創業的年青人而言,三十萬的流動資金就可以有多做很多事情了。”他拿到了資助以後,第一時間就去買了一台很高級的儀器——衝擊波,黎榮鏗笑道:“想買很久了,但一直不捨得買。”買回來儀器以後,可以提升診所的醫療品質及競爭力,那台機器能夠針對性的處理頑固性的病痛。另外,有了這筆錢,“我可以放膽去做一些事情”,診所由原來三位的全職治療師及兩位兼職治療師,擴充至現時六位的全職治療師,並增加了兩位行政人員,為未來更全面的發展豐滿了人才。這筆錢同時還幫助他與妻子開展了更深層次的進修、專業的提升,去年暑假,他們更是一起前往巴塞羅納,進修學習了脊椎側彎的專業治療方法。現時診所已經開始全面試用這個方法為病人治療脊椎側彎的病痛問題。
“現在診所上了軌道,營運也算穩定了,已經可以逐漸輕鬆下來。短期目標暫時穩定著現狀,五年以後再擴充。”他笑著說,“現在終於可以花多點見陪家裡人了。”
原來,父母一直很支持他的理想,並且開辦診所的起步資金亦是父母所支持。“我對理想的堅持與毅力,是從父親的身上學回來的”。父母也是創業者,開辦駕駛學校,“小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去工作,所以很早就看到了創業路程的艱辛,父親同時也讓我看到一個老闆所要承擔的責任,他對我影響很大。”同時,父親自小對他的要求就很高,四年級的時候已經開始獨立,獨自上下學,獨自買早餐,獨自去參加補習班,這種獨立的訓練養成了後來堅毅的他。在台灣那段時間,縱使如此這般的艱苦,他並沒有放棄,“這是我要選擇的路,多辛苦都得走下去。畢竟都是先苦後甜啊!”
如今已經當了老闆的黎榮鏗,常常勉勵年青人,“年青人,要有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才能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他的物理治療中心近兩年的暑假都與台灣的大學合作,邀請在台灣就學的澳門學生來實習,他告訴學生,這就是你們以後的工作,又鼓勵他們以後若是實習,盡量選擇辛苦的、能夠鍛煉與挑戰自己的醫院。他說,“趁著年青,即便是花點錢買辛苦,也要試下。”當一個人嘗試過辛苦以後,才知道哪些並不是辛苦。他認為年青的時候具備的本錢很多,有家裡人的支持,年青的時候就應該去嘗試自己認為辛苦的事情,“不然,老了就更加不會試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前方,那就去走更難走的那條路吧。一個人若能自信的向夢想的方向前行,努力經營他所渴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