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週刊》近期刊文稱,濠江期盼不再過度依靠博彩業。文創的軟實力是澳門的“救贖”,彌補賭業霸氣中底氣不足的缺陷。澳門面對最新的牌局。它承接這幾年經濟大躍升的氣勢,要將經濟結構多元化,期盼不再過度依靠博彩業,而是另闢蹊徑,探索一條最有國際色彩的道路。
文章摘編如下:
澳門這些年震驚全球的牌局,開出了一片長紅。這個人口才60萬左右的小城,卻唱出了獨特的“小城故事”。它的人均所得達到近9萬美元,不僅壓倒新加坡、日本,並且在全球的範圍,壓倒了美國和歐洲的強國,躍升為全球前列。澳門特區政府已經連續幾年向市民派錢,每人拿9000元。
澳門的發展既要推動新的爆發點,尋找博彩業以外的力量,也要重視分配的機制,加強公共住房與公共醫療的投入。
澳門的歷史就是它的資產。南歐風情的景色,背後是它與整個拉丁世界千絲萬縷的關係。法律上,澳門特區護照也與歐盟地區連接,獲得免簽待遇,讓這特殊的歷史關係,與中國今天正要開展的“一帶一路”計劃,又有微妙的契合之處。
這些年澳門開設了越來越多的大學,並且借著財政上的優勢,大量吸納香港和全球華人的人才,打破了過去學術稀缺的尷尬局面。尤其澳門與歐陸的聯繫,帶來了一些香港和台灣都欠缺的靈感。來自內地和東南亞的留學生為這小城帶來了生氣,他們也成為追尋博彩業以外的力量,與本地同學共同來思考澳門的未來。
澳門的旖旎風光,也是電影業的最愛。近年越來越多的華語電影都喜歡這城市的背景,孕育更多的影藝魅力,讓這小城的特色成為映射的軟實力,推銷那些獨特的澳門“簽名”,包括澳門曲折而又刺激的賽車、大三巴前的現場音樂演奏。更不要說那些蜿蜒的、高高低低的街道,那些在香港早已被拆掉的嶺南風格的建築,都是電影導演的至愛,也是讓全球觀眾驚豔的鏡頭。
今天澳門超越了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賭都,是16年前回歸時不敢想像的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澳門的文化創意和電影業是否也有一天可以超越好萊塢,成為世界的電影之都?這是全球華人的期望,讓夢想的月亮,就在澳門美麗的海岸線上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