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趙可金:對“一帶一路”存有哪些認識誤區

2015年4月21日    即時資訊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外交上奮發有爲,戰略指導性和發展聯動性明顯加强,以“一帶一路”構想最爲突出。

現實中最令人關注和亟待解决的問題是,“一帶一路”的抓手是什麽?應該從何處著手?

自“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以來,各個地方政府十分積極。很多人把“一帶一路”更多理解爲“優惠政策”或“重點項目”,認爲“一帶一路”是一個世紀工程,意味著一系列投資龐大的工程項目,中央政府必然給予衆多“優惠政策”,甚至財政撥款,只要參與其中,就能獲得難得的發展機會。

筆者認爲,30多年前的對外開放是以“優惠政策”和“重點項目”驅動,設立特區,爭取政策,運營項目,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習以爲常的執政思維。因此,在理解“一帶一路”構想時,不少地方沿襲這種想法,都希望在這個大工程中分得較大一塊蛋糕。毫無疑問,“一帶一路”的確需要一些規模龐大的工程項目,包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政策調整、項目規劃等衆多內容。然而,這些項目在性質上是一些“示範項目”,帶有引導性的“種子工程”,不是以對外援助爲核心,更不是所謂“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這是由“一帶一路”的基本區情所决定的。

與三十多年前的那一輪對外開放强調開放東南沿海地區不同,“一帶一路”在强調全方位開放的同時,更側重東北、西北和西南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對外開放,特別是側重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對廣大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而言,幅員遼闊,人烟稀少,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地理學規律决定了這些地區幷非是資金、人才、服務所青睞的地區,重點項目和優惠政策在這些地區很難形成“增長極”效應。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延續以往的“優惠政策”和“重點項目”驅動模式,必須另尋其他思路和抓手,制度創新應該是破解“一帶一路”難題的關鍵,主要基于三點理由:

首先,制度創新是治理“馬太效應”的“轉換器”。受經濟地理學規律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綫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馬太效應”。“一帶一路”既要善加利用“馬太效應”,讓資源和要素配置實現向沿綫地區彙集,也要善于治理“馬太效應”,防止出現兩極分化。因此,要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制度梯次搭配,塑造帶動沿綫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增長極”效應。

其次,制度創新是增强地區發展吸引力的“發動機”。“一帶一路”的成功,取决于沿綫地區的制度是否實現了創新,只有依靠制度創新,釋放制度紅利,增强該地區的國際吸引力。

再次,制度創新是推進機制化整合的“催化劑”。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不是缺乏合作機制,除了大量的雙邊協調合作機制外,還有衆多多邊合作機制,在沿綫國家已經形成密密麻麻的機制化網絡。如何依托“一帶一路”的構想,通過制度創新,推進現有雙邊、多邊以及次區域、次國家層次的衆多機制實現互聯互通,也是“一帶一路”努力的重點方向。

正因爲制度創新蘊含著諸多優勢,“一帶一路”完全可以以制度創新爲抓手,走一條制度驅動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新路。

(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