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量不斷上升,居民對醫療服務素質的期望等多方面的訴求,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與時並進,加大資源的投入,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短期內通過各項創新措施和資源管理,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致力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又將通過完善各項法制法規,引入國際先進的醫學規範和機制,加強和落實各項硬件設施,提升醫療素質和服務水平,拓展國際和區域間的合作,推動本澳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持續發展。
短期措施及成效
保障市民身體健康是特區政府重要的工作之一,澳門公共醫療的安全網廣泛,公營醫療服務機構的門急診服務量較回歸前增加一倍有多,縮短輪候時間或所謂“睇病難”成為近年社會的焦點之一,有見及此,新一屆特區政府視之為優先的工作目標,經過短時間的籌劃,迅速出台新的改善方案。
今年一月底,特區政府推出縮短輪候時間的新措施:一、提升非政府醫療機構的急診和門診津貼;二、擴大受資助三類人群,即公務員及其家屬、教職員和持有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免費咭之人士;三、推出手機應用程序和查詢熱線,實時發佈輪候訊息,提高資訊透明度,並配合新措施,讓市民自行選擇到合適的醫療機構就診。
經過短時間的運作,新措施已初見成效(明顯)。仁伯爵綜合醫院自實施相關措施後,按年對比,首兩月的就診人數增長約百分之六,整體輪候時間則減少接近兩成;實施前後的對比,輪候時間縮短了近一成。此外,非緊急的輪候時間現為50多分鐘,較去年同期縮短三成。
另一方面,分流病人的效果同樣明顯。按年同期比較,2至3月五間非牟利醫療機構的受資助人數上升四成,其中鏡湖急診和新青協信和醫療中心上升七成,工人醫療所、民眾醫療中心和歸僑總會診所上升兩至三成不等。而新增資助人群約佔總資助人數的兩成。
此外,(新一屆)特區政府通過革新體系管理,善用衛生資源,致力改善專科門診、影像診斷、取藥和衛生中心等市民較為關注的輪候時間,同樣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衛生部門通過醫院和衛生中心雙向轉診的溝通合作,制定新的措施和機制,增加服務名額,致力縮短醫院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2015年2月,專科門診平均初診輪候時間為43日,連續三個月下跌,較2014年12月的51日縮短了接近兩成,亦是過去十二個月最短的輪候時間。
專科藥房的取藥輪候時間的服務承諾為25分鐘內領取藥物,有關服務指標已連續兩年不達標。衛生部門通過調配人手和流程處理,按照今年首三月份的最新數字,整體達標率為76%,較2014年上升5%,領藥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至20分鐘,下降兩成。
仁伯爵綜合醫院影像科通過“緩急先後”的機制,急症病人可即日預約掃描,以及通過各項優化和完善措施,提升工作效率。2015年首兩月的按年同期比較,部分檢查項目的平均預約輪候時間大幅下降,超聲檢查由280日縮短至115日,減幅六成,磁共振掃描檢查減幅超過五成,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減幅近四成,乳腺檢查減幅近一成。
衛生中心通過調整醫生的值勤安排,同時增加成人保健門診的初診名額,致使成人保健的初診平均輪候時間,由2013年的61日大幅縮短至2014年的36日,減幅為四成。
在完善醫院發展方面,衛生部門已着手開展利用舊急診用地,發展和設立日間醫院,即內窺鏡檢查治療中心,以增加消化道內窺鏡的服務量,配合開設的大腸癌篩查項目,同時減輕手術室的壓力,有利於加強院內感染控制,符合認證的要求。又將計劃重整醫院的用地規劃,合理分配科室用地,增加病床數量,分三個階段增加住院病床合共133張,增幅接近兩成,非住院病床10張,增幅百分之六。
特區政府持續通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城市委員會、慢性病防制委員會、防治愛滋病委員會,以及衛生中心等,開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工作,結合社區的力量,積極倡導健康的生活模式。此外,不斷加大資源的投入,鞏固本澳的公共衛生防控能力,有效應對登革熱、流感等新型傳染病,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澳門的防疫接種計劃所覆蓋的疾病是亞洲地區最完備的,而特區政府除了每年購買冬季季節性流感疫苗供高危人士免費接種外,更派員到學校和院舍機構進行龐大的接種工作。2014年5至9歲兒童的流感疫苗接種覆蓋率為八成,形成較好的群體免疫屏障作用,令長者的感染率下降,相比鄰近地區錄得不少感染H3N2流感的死亡個案,本澳的情況則相對平穩,反映公共衛生政策的成效。
綜上所述,新一屆特區政府關心居民的醫療服務需要和身心健康,按照輕重緩急的方向,通過各種努力,推出不少新的措施和服務,有效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建立穩固的公共衛生防線,短期內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長期的工作規劃和藍圖
特區政府將在短期成效的工作基礎上,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強和優化各項醫療衛生服務,特別是因應社會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疾病對醫療服務需求,以及新型傳染病流行,通過不斷增加衛生資源的投入,加強公私營的醫療合作,鞏固和強化公共衛生的防制工作,貫徹“妥善醫療,預防優先”的策略,發揮各方資源,繼續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保障居民身體健康。
更長遠的計劃,是從軟硬件着手,持續推動和促進本澳醫療衛生的制度建設,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包括加緊醫療事故法、醫療專業人員的註冊制度等各項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規配套,引進醫學聽證機制,研究設立澳門醫學專科學院的可行性,加強各級醫務人員的培訓和隊伍建設,深化個人電子病歷的建構與應用,強化居民的疾病管理,提升醫療質素和效率。
此外,加快落實特區政府的《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進一步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和增加病床,改善診治環境和條件,同時通過新的離島綜合醫院,開展新的醫療服務,包括腫瘤治療中心、微創介入治療中心、器官移植、醫學研究中心等服務。除此之外,還將有傳染病康復中心、離島康復醫院、九澳康復醫院和鏡湖護理學院,以及氹仔嘉模、青洲坊和下環風順堂衛生中心等醫療建設,陸續落成投入使用,全面保障和提升市民的健康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