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年輪駛入2015,珠三角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港珠澳大橋建設熱火朝天、深中通道A3方案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深茂鐵路業已開工,三路通途,跨越曾經橫亘在區域發展之間的鴻溝。
時光的年輪駛入2015,珠三角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港珠澳大橋建設熱火朝天、深中通道A3方案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深茂鐵路業已開工,三路通途,跨越曾經橫亘在區域發展之間的鴻溝。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中,粵港澳更加親密深入的合作已成爲難以阻擋的時代洪流。在浪潮之下,地處珠三角腹地的中山已經形成全新産業坐標。
“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暢通後,廣深等與粵東地區及港澳的距離就會縮短,這對中山是極大的挑戰。中山拿什麽吸引過客留下?”面對全新機遇與挑戰,衆多企業家開始思考新坐標體系下的中山定位。
機遇:
三路通途打通發展“鴻溝”
南方大地悄然入春,駐足于翠亨新區臨海工業園,鐵臂揮舞著鋼鐵零部件正締造航向歐洲的巨船。此時,位于神灣鎮的首個粵澳游艇自由行師範點裏,一幢幢別墅、辦公樓也正緊張施工,今年7月,首批來自澳門的私家游艇將迎風入港。
這是粵港澳深化合作的現實圖景。過去30餘年年,中山發揮與港澳的地緣、人緣、業緣及親情、鄉情、友情的優勢,積極承接港澳製造業轉移,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中山在珠三角城市圈中是發展比較有規劃,適宜居住、創業的城市,對香港人民來說,中山的投資和居住環境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長久以來,香港的很多製造業都轉移到了中山,在改革開放後,更是許多高科技的工業也轉移過來,中山是香港産能轉移的一個很重要的後方基地。”中山市政協常委、香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不過,一直以來,由于陸路交通的受限,珠江西岸與港澳地區無法連爲一體,影響了港澳對這些地方的經濟輻射。在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深茂鐵路未來三大交通樞紐建設的契機下,翠亨新區無疑是區域競合的戰略橋頭堡。率先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營商投資環境、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及各項改革,對搶占戰略機遇尤爲重要。
以港珠澳大橋爲例,大橋于2009年底開工,預計2016年實現全橋貫通。大橋通車後,以往從珠海到香港國際機場陸路車程需要3小時,將直接縮短爲半小時,而中山到珠海也只要半小時,中山將納入香港1小時生活圈,成爲香港的經濟腹地。在各大交通樞紐建成之後,中山將可成爲對接港澳的平臺和窗口。
中山的發展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離不開與港澳的交流與合作,在當今形勢之下,港澳因素越來越成爲中山轉型升級道路上的重要推動力量。堅持互利雙贏、共生發展,學習港澳地區在社會管理、城建規劃、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先進經驗,發展金融、通信、物流、法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亦將迎來一個難逢的“大時代”。
挑戰:
資源轉移城市吸引力亟待提升
在今年2月4日中山市“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對中山而言既是莫大機遇也是艱巨挑戰,但各種迹象顯示,中山的危機意識不够,考慮利好方面的較多,却忽略了去研究不利的方面。
在議論中,有代表提出,深中通道暢通之後,的確可以給中山帶來各種利好,引入更多廣州、深圳的市民來中山居住,從而帶動中山房地産業發展;深圳的先進技術、製造業、第三産業可以向中山轉移;兩地人才之間的互通、交流甚至共享將得以實現或更加緊密……可從另一方面考慮,外地市民的到來也會給中山帶來例如交通、醫療、教育壓力增加等系列問題;産業轉移可能吸引到落後的生産要素或是先進的生産要素外流;人才的互通、交流同樣有可能導致人才的流失。
廣州、深圳甚至是珠海,真的會讓利給中山嗎?有政協委員提出了這樣的擔憂:“交通的便利很可能造成資源向中心集中,例如京津唐的資源全部集中到了北京。如果真的吸引到了外來人口,他們只是在中山過夜,那麽中山就會成爲一座‘睡城’。”
政協委員、市社科聯主席胡波認爲,港珠澳大橋對中山的影響同樣需要重新估量。他說,中山緊鄰廣東自貿區,港珠澳大橋的建成能推動自貿區的發展,增强其影響力,這對中山而言是不利的。目前,中山的實體經濟發展幷不强,産業集聚效益也不明顯,與這些自貿區相比差距太大。在强敵包圍的情况下,中山如何發展值得思考。
“換句話說,我們要思考能拿什麽吸引別人,與別人競爭。”胡波稱,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暢通後,廣深等與粵東地區及港澳的距離就會縮短,這對中山是極大的挑戰。“我們是一個別人路過的城市,如果沒有特色和特點,就不能讓別人停下來。若不能停下來,就不會有更多的發展潜力和前景。”
對策:
定位“精品城市”築美巢引鳳栖
就地理空間而言,中山資源禀賦先天不足,區位優勢不及深圳、珠海;就産業發展程度而言,中山的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均不及廣、深;就城市定位而言,目前中山仍屬三綫城市。而計算中山的優勢,則在于人居環境及偉人故里的文化資源。朝大而全的“超級城市”發展中山顯然不具備條件,小而精的“精品城市”則更加適合中山。
何謂精品城市?在今年中山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了闡釋:經濟發達、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突出、文化濃郁。這樣的定位,同樣符合對接港澳的特有競爭力。
香港、澳門需要中山的什麽?
在市政協常委馮小龍看來,中山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房價是珠三角窪地,生活成本低,醫療水平也十分優越,可以作爲兩地的“後花園”,或是駐足養老。馮小龍長期來往港澳,瞭解到港澳地區養老床位十分緊張,發展這一産業正當其時。
除供港澳人養老之外,吸引幷留住港澳人休閑旅游或者購房定居,則離不開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優化城市規劃設計,以及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程度。推進游艇自由行、發展軌道交通、打造精品建築、豐富文化娛樂設施、增加醫療保健配套,都是提升“引力”的具體措施。
作爲文化服務、旅游休閑背後的産業支撑,中山則應當著力于健康醫藥、新能源、船舶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這些産業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少,産出高,在微笑曲綫的上端。中山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又有充分的增長潜力;既符合精品城市的要求,亦符合轉型升級的方向;既能滿足于本土及港澳的需求,又能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範圍更加廣闊的市場。
不求全,但求精,以創新爲驅動力,以科技爲生産力,以服務爲吸引力,將是未來30年中山在對接港澳時不淪爲“過客”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