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比香港、新加坡還大,區位優勢獨一無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2月6日上午,廣州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市長記者招待會,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首度詳細解讀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發展未來。他表示,南沙未來發展要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路子。
面對廣州改革精神是否弱化的尖銳提問,陳建華列數據、擺事實回應。他表示,廣州從來都是一座有改革特質的城市,廣州人將永遠勇立潮頭、勇於探索。
將南沙建成加快發展新引擎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和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成為此次廣州兩會上最熱門的話題。
陳建華表示,在去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後,國家在天津、福建和廣東設立三個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區納入國家戰略,也是廣東省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從南沙南端的龍穴島到香港、澳門只有25海裡,坐快船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陳建華表示,南沙處於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區,區位條件是獨一無二的。而南沙的國土面積與新加坡相當,相當於半個香港,未來南沙用地建設面積規劃大約300平方公里左右,面積還比香港、新加坡的建設面積大,“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的發展潛力巨大”。
陳建華接著說,南沙未來發展要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路子,從南沙的實踐來看,要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與港澳融合發展,要更多地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建設新的南沙,充分地利用好國際和國內的兩種資源,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南沙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對廣州來說,是新常態下的重大機遇,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在未來的泛珠三角開放與合作,南沙都大有可為。”陳建華表示,南沙將建設成為廣州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在新常態下加快發展的新引擎。
地鐵四號線南延線最快明年通車
在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廣東自貿區等一系列重大利好舉措的推動下,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方略逐步浮出水面。
說到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陳建華先從“財源茂盛達三江”這樣一副人們耳熟能詳的對聯說起。他說,珠江徑流量在全國僅次於長江,江域優勢將把南沙自貿區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在世界上能有大江大河跟大海結合的港口是不多的”。
在陳建華看來,南沙自貿區的東岸是東莞,西岸是中山,加上廣州背靠著佛山和肇慶、雲浮,加上廣清一體化的建設,他得出結論:“南沙是珠三角的南沙,是廣東的南沙,是泛珠三角的南沙。”
陳建華表示,南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首先是建好南沙港三期,今年還將啟動南沙港四期的建設,南沙港四期建好後,吞吐量將達到2600萬標箱。
他帶來了一系列南沙乃至廣州的交通利好:
——南沙加速與中心城區聯繫,地鐵四號線南延線在建,最快明年可以通車,還將建快速地鐵線十八號線,一直到南沙萬頃沙,車時設計控制在30分鐘之內。
——中山正在規劃的城際軌道,經過南沙,不過該項目尚未立項。從茂名到深圳的鐵路,已經確定經過南沙。
——在航運方面,南沙準備建設商務機場,投資高達數十億元。白雲機場第三跑道已經正式通航,三條跑道承載力達到8000萬人次,廣州正在謀劃建機場第二高速。
“互聯網產業、數字產業怎麼發展都好,個人終端怎麼發展都好,最終決定競爭力的是客流、人流,因為客流和人流會帶來兩樣東西——信息流、貨幣流。”陳建華表示,廣州在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建設上,在新的一年將加大力度推進。
市直機關機構改革本月底完成
去年底,廣州市宣佈推進第六次機構改革,誕生了商務委、工信委、科創委等多個新部門。如今,機構改革進展如何?
“機構的設置和變化總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陳建華解析此次機構調整的四大特點:一是廣州在機構設置上把國土、規劃合併,解決長期以來“三規”不合一的矛盾;二是設立食藥監局、完善管理體制,把分散在5到6個部門的職能合併,更有利於對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三是在全國第一個設立來穗人口服務管理局,為來穗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務;四是全國率先設立城市更新改造局,廣州第一輪納入“三舊”改造圖庫的建城區面積達到58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廣州有1/3的建城區面積需要進行城市更新改造,未來廣州的土地供給要走集約節約、集聚發展的路子。
“我們要通過這一輪的機構改革和調整,更能夠適應在新常態之下廣州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需要,更好地順應新常態,提質增效。
陳建華現場開出時間表:市直機關機構改革將在2月底完成,區一級的機構改革要求在3月底基本完成。
去年2月,廣州開啟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原蘿崗區和原黃埔區合併為新的黃埔區,從化、增城撤市設區。陳建華表示,增城、從化撤市設區相對簡單,而新黃埔區的調整還涉及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機構設置和建設,新黃埔區的區劃調整工作現在正在有序地推進,爭取在春節後儘快完成。
廣州改革精神在弱化?市長曬“第一”反駁
“廣州是一座有改革特質的城市”
上世紀80年代,廣州在制度變革和機制創新上曾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這些年,廣州影響全國的改革舉措相對以前少了很多,廣州改革的銳氣在弱化嗎?”在發佈會上,有記者尖銳發問。
陳建華開門見山說,廣東過去在改革開放先行一步,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也一直引領潮流。
對於中國改革歷程,陳建華信手拈來:1984年國家開始提出沿海14個港口城市對外開放,在1992年後提出沿邊、沿江和沿海“三沿”開放,廣東、福建等地當時先行一步,其他城市如今的改革創新充分說明改革開放在全國範圍內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從來都是一個具有改革開放精神特質的城市,我們始終都在各項工作中貫徹國家、省的改革政策,大膽探索。”陳建華說起廣州拿到的“第一”,如數家珍:
——同德圍和金沙洲的綜合整治,在全國首個成立了公諮委。
——廣州連續兩年在“中國法治政府評估”中排名第一,每星期政府常務會議及時發佈新聞,這也是改革。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每一次會議採取網絡直播,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家。
——廣州在全國城市財政透明度排名第一,是全國第一個全口徑預結算向人大報告的城市,三公經費公佈全口徑在全國也是第一。
——廣州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框架下設立了國際創新獎,這是第一次為中國城市創新提供了話語權。
——廣州2014年民生發展指數位於全國首位,“這就是改革的成果”。
陳建華提高了音調說:“我們廣州人永遠勇立潮頭、勇於探索,我們有這種特質和這種基礎敢為人先。”
(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