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澳門特區政府公佈的資料表明,2014年10月份博彩收入為280.25億澳門元,同比降幅為23.2%。這是澳門博彩業2005年有每月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2014年以來的“五連跌”。
澳門人怎麼看待這一事實?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套用一句近期內地的流行語來概括鄙見,即:這一連跌之勢,表明澳門的博彩業已經開始終結超常成長階段,步入一種“新常態”。
“新常態”,是指中國內地經濟在經過連續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後,逐步回歸常規增長軌道。而這一“新常態”的突出特點就是,增速雖然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平穩,與之相對應的是調整結構力度加大,經濟質量明顯提升。適應“新常態”,在內地已成共識。反觀澳門,雖然與內地存在諸多差異,但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卻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也經歷了連續10多年的超高速發展,而且速度遠超內地!請看數據:自2001年以來,澳門GDP年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5%左右;2007年,澳門人均GDP首次超越香港;2010年,澳門GDP年增幅為17.4%,人均GDP達到5.1萬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且一直保持至今;政府財政收入,2000年回歸後第一年僅為153.4億澳門元,2013年已高達2000億元(澳門元,下同)。經濟年均增速15%,財政收入13年增長10多倍,這是地地道道的“超常高速”發展,遠遠超過“姊妹”香港。早在好幾年前,澳門就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賭城”,這兩年,博彩年收入更是超過了全美的博彩總收。
值得注意的是,對這一“超常”起絕對支撐作用的是澳門博彩業。短短10多年間,博彩業年收入由200多億澳門元,猛增至3000多億澳門元;政府由此獲得的稅收,由50多億飆升到1500億元以上。在讚歎博彩業“龍頭”的同時,人們也不斷加重了對經濟結構日趨畸形的擔憂。目前,來自博彩業的經濟比重和財收比重,都超過了總量的80%。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資源極度貧乏的澳門,經濟,特別是博彩業能夠保持一連十多年的雙位數高速增長,已屬奇跡中的奇跡。這是多種“偶然”因素“合力發功”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澳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內地經濟連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中央賦予澳門的各種特殊政策,賭權開放初始階段的“井噴”效應,當然也包括前些年內地整治貪腐的乏力。如今,形勢發生變化,部分因素或者消失,或者作用減弱,還想繼續保持“超常”,實現奇上更奇,那就是脫離實際的“奇想”、“臆想”了。
其實,正是充分考慮到造就澳門“奇跡”的多種“偶然”因素的變量,從中央到特區都明確了澳門經濟“一業為主、適度多元”的戰略方向。但是由於事物變化的過程性,澳門一直沉浸於“不斷增長”的歡悅之中,缺乏調整結構的緊迫感,就是前幾個月博彩收入出現下滑時,也誤以為是“個別因素帶來的暫時問題”。如今,下滑已經連續5個月,而且10月份的幅度相當驚人。嚴峻的現實,不容再“僥倖”下去,是到猛醒的時候了。
賭收的下跌,也是多因素“合力發功”的結果。這其中,就有原有條件的變化,也有新因素的加入,比如周邊地區的取消禁賭令及有針對性地大力增設博彩設施,就明顯分流了客源,加劇了競爭。當然最大的變化來自內地,經濟發展已經轉入“新常態”,整肅貪腐業已進入法治“鋼軌”,作為“近水樓臺”的澳門,怎能不隨之轉軌呢?倘若不及時“以變應變”,那就難免連連碰壁。
凡改革都是被逼出來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是同理。如果沒有連續的嚴重大面積霧霾的危害,居民的強烈反應,恐怕各地方政府就不會有如今這麼大的整治力度。博彩收入“五連跌”,就是頻頻襲擊澳門的“經濟霧霾”,從上到下都應該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做實“適度多元”的文章。
當然,在調整結構、適度多元上下大力,並非動搖博彩在澳門的主業地位。但必須更新觀念、改變思路,把主要精力從外延擴大轉向內涵充實,努力用項目創新、服務提質,來保證博彩業的“新常態”發展。與此同時,花費更多力量開拓新的經濟領域,扶持有前景的新型業態,奮力打造紅花更豔、綠葉茂盛的新格局。
澳門博彩業的“新常態”階段已經開啟,以其為龍頭的全澳經濟發展“新常態”也必將來臨。可以說,蓮花口岸24小時通關,就是適應“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舉措。在這裏筆者也建議,為澳門經濟長遠計,澳門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應展開廣泛討論、研究,集中全社會的力量,為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貢獻心智。
(來源: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