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刊登文章「『粵港澳合作』棋局布設完畢」,該文認爲「今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央政府網站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促進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國務院同意建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促進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撤銷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建立促進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目的爲加强對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廣州南沙新區、珠海橫琴開發建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橫琴、前海和南沙特區三顆棋子形成三角互拱之勢,各自功能不同,戰略布局非常巧妙」、「部級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實施,標志著橫琴、前海和南沙特區構成的『金三角』正式進入協力互動的一體化發展」。
應該說,這篇文章對政府推出的「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過于誇大,很可能會給人帶來一些誤導。該文認爲隨著「促進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實施」,「粵港澳合作」就會進入一種「快車道」,就會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這顯然有些言過其實。粵港澳三地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文化相似、地理相連,「粵港澳合作」本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現在却要中央政府多次采取措施來大力推進,這就顯示目前「粵港澳合作」的實際狀况確實不能令人滿意,而「粵港澳合作」靠一個政府推出的「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就能够明顯推進,也是不切實際的事情。至于該文中的「橫琴、前海和南沙特區三顆棋子形成三角互拱之勢,各自功能不同,戰略布局非常巧妙」、「部級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實施,標志著橫琴、前海和南沙特區構成的『金三角』正式進入協力互動的一體化發展」等語句,則明顯有渲染和奉承的意味。
「粵港澳合作」應該也曾有過黃金時期,那就是內地的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大量的港商、澳商進入廣東珠三角地區投資建廠、生産出産品銷往世界各地。當時港商、澳商的資金、技術、管理、營銷網絡與內地的土地、勞動力自由結合,生産出價廉物美的商品行銷全球。中國內地的「世界加工廠」之名,最早就來自那一時期的「粵港澳合作」。曾經在內地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外來妹》,反映的就是當時的那種「粵港澳合作」的情况。而那時的「粵港澳合作」,主要是由企業所主導的,或者更確切地說主要是由港澳企業所主導的。但隨著內地政府的逐漸介入和增加幹預,「粵港澳合作」就逐漸萎縮,逐漸顯現出不能令人滿意的情况。以致到目前,需要中央政府不斷采取措施來推動「粵港澳合作」。
但可以看到,正是因爲政府的過多介入和幹預,才使得「粵港澳合作」逐漸萎縮,因此,靠中央政府采取措施來推動「粵港澳合作」,應該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都有一種「重官輕商」的意識,認爲「凡事只要政府重視,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企業或企業家基本是不起作用的」。其實正如西方學者曾經指出的那樣,「政府往往不是問題的解决者,而是麻煩的製造者」,「粵港澳合作」如果沒有企業的積極參與,任憑政府如何用力,如何推出多項規劃或制度,可能都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粵港澳合作』棋局布設完畢」一文還將南沙、前海、橫琴所形成的「金三角」與上海自貿區相提幷論,這可能又會形成一種誤導。上海自貿區是一塊「實驗區」,在該區內要儘量「轉變政府職能」,要减少政府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幹預,要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凡事只要政府沒有明文限制的,企業均可自行做主。而以橫琴來看,橫琴管委會爲企業進入橫琴設置了「高門檻」、澳門企業投資橫琴必須先要經過「橫琴發展澳門項目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凡此種種,都是政府幹預企業行爲的表現。對于投資的機會分析,難道政府就比企業更爲高明?某些政府對企業行爲橫加幹預,這與「自由貿易區」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怎麽還好意思能將南沙、前海、橫琴所形成的「金三角」與上海自貿區相比?
粵港澳在經濟領域裏的合作,說到底,要靠粵港澳企業之間的合作,只有企業之間形成了合作,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粵港澳經濟合作」。而如果只靠政府在那裏喊「粵港澳合作」,只靠舉行「促進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粵港澳合作」就可能長期會是一句空話。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