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城市召開一次國際會展,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城市上空撒美元。」一位世界展覽業巨頭如此評說會展經濟的綜合效益。
會展業是一種新興產業,也是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成功的會展不僅能夠給會展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帶動巨大的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和文化流,推動城市功能的完善,增強城市的聚集和輻射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經濟和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近年來,大型國際國內會展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會展業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產生了很強的帶動效應。會展經濟已成為城市競爭的新維度。
會展經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和完善後出現的一個關聯性更強、收益率更高的經濟形態,會展經濟和城市經濟是相輔相成的,會展業為城市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延伸產業鏈。會展涉及商貿、酒店、交通、旅遊、廣告、金融及餐飲、電信等諸多部門,直接或間接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世界會展經濟大國的經驗,會展所創造的經濟效應中,只有20%是展覽會行業內的,其餘80%為相關行業。高的產業關聯度使得會展經濟成為帶動城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二是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會展具有明顯的空間特性,設施先進的會展場館是地區發展成為會展城市的基本條件之一。在發展城市會展業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受益明顯。
三是增加就業機會。據測算,在一些大城市,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以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
目前,我國的會展經濟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是展會同質化,缺乏個性色彩,難以對城市進行品牌經營。當前國內大多數展會同質化發展,充分反映地區產業和經濟特色的展會少,難以上規模、上檔次,缺乏全國性影響,集聚輻射效應有限,很難反映城市個性。
打造成功的會展要圍繞城市或區域經濟環境、經濟傳統和產業特點,以此塑造城市形象,帶動經濟發展。
一是找准定位。會展經濟的定位應該是以城市的定位和形象為依託,明確樹立城市文化、產業的獨特地位,以此培育會展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城市會展經濟與城市形象的和諧統一。
二是涵養文化。城市品牌不僅要表達出某一城市的名稱、標誌等外在特徵,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該城市所蘊涵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等豐富的內涵。奧運會、世博會就顯著提升北京、上海乃至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感和勇於創新的現代感。
三是改革管理體制。政府導向型的會展活動對於城市品牌的發展與推動具有積極作用。許多城市在制定新一輪城市規劃中,都提出優先發展會展產業的政策,加強獎勵、扶持與優惠,促進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推動城市品牌建設。同時,政府也要進一步改革行政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會展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間。嘗試建立新的城市品牌管理的運用機制,培育品牌評估仲介機構,建立完善的品牌評估制度。規範會展行業的管理秩序,完善行業准入機制。嚴格控制同質化展會,嚴格審查承辦單位資質,嚴格監督濫用展會名稱現象;建立會展企業、展會的信譽等級評定認證體系,按照慣例建立以業績、信譽、規模、服務、社會影響等內容為主的信譽等級評定體系。定期以公眾調查和行業評估等形式,遴選優質會展企業。
(文章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