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在澳門共舉辦1139項會展活動,按年增加1.4倍;與會者/入場觀眾上升12.7%至160.2萬人次;兩項指標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74.2%及79.6%;經初步估算,2023年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共帶動本澳非博彩行業的收入約62億澳門元,較2022年上升約3倍;在會展帶動的收入中,來自旅遊相關行業(如酒店、零售及飲食業等)收入佔51%,而非旅遊相關行業(如會展籌辦、廣告及其他產業關聯行業)收入佔49%。
統計暨普查局目前尚未披露整個澳門會展業的收入和支出數據,也未披露2023年全年澳門展覽業的收入和和支出數據,只是公佈了2023年前三個季度在澳舉辦的展覽的總收入和總支出數據,分別為6941萬元及1.4億元;其中非政府機構主辦的39項展覽收入及支出分別為4907萬元及6110萬元。從這些數據來看,目前就澳門會展業自身而言,應該還未達到盈利階段。而且2023年前三個季度非政府機構在澳主辦的39項展覽的收入與支出之比即“收入/支出”為“4907/6110 ≈ 80.31%”,高過今年前三個季度在澳舉辦的展覽的總收入與總支出之比“6941/14000 ≈ 49.58%”,這應該是顯示僅從自身的經濟效益來看,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的經濟效益更好一些。
目前澳門會展業自身還是一個“入不敷出”即虧損的產業,這可能會被人認為是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還不太理想的表現。這種看法未必合理。在世界很多地方,會展業自身都不能實現盈利,會展業的直接收入僅來自會務費、攤位費等,如果收費較高則難以吸引與會者或參展商;而舉辦會展活動往往不僅需要支付場地租金,還需要支付組織、策劃、裝飾、服務等費用。但因為與會者、參展商和參觀者們每天都需要進行餐飲、住宿等消費,因此餐飲業、酒店業、零售業等行業,往往能因為會展活動的舉辦而“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世界各地對會展業的評價,往往更看重其帶動性,即更看重其對其它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而並不計較會展業自身的虧損。
目前澳門會展業的帶動性也很顯著。從“2023年前三個季度在澳舉辦的展覽的總支出為1.4億元”來看,2023年全年本澳在會展業上的總支出應該不會達到10億澳門元,但卻給本澳的非博彩產業帶來了約62億澳門元的收入。由於酒店、零售及飲食業等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都相對比較高,因此這62億澳門元的收入,應該會有逾10億元的利潤。如果再算上會展業對本澳博彩業的帶動性,會展業對澳門整體經濟所帶動的總收入應該會有數百億元。從這些情況來看,本澳發展會展業確實是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且本澳也不宜僅從會展業自身的收支情況來分析和評價會展業的價值和發展狀況,澳門會展業相對更大的價值在於其帶動性即其為其它多個產業的“為人作嫁”。
當然雖然會展業的帶動性很強,能夠對其它多個產業的發展發揮推動作用,但本澳會展業也不能滿足於對其它產業的帶動性。本澳發展會展業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通過舉辦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來吸引更多的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能夠在澳舉辦,使得澳門能夠成為國際上的一個“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會展大舞台”。因為來澳參加會展活動的境外客戶,他們來澳參加會議或展覽的主要目的,更可能是想通過所參加的會議或展覽來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認識、體驗、交流,尤其招商引資等;對於他們而言,在澳旅遊、購物等可能只是其來澳參加會展活動的“附屬項目”,並不是他們來澳的最主要目的。如果本澳過於強調會展業價值在於其對其它多個產業的“帶動性”,忽視會展活動本身給參與者所帶來的收穫,那樣就有可能會使得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對境外客戶會“越來越缺乏吸引力”,最後在澳舉辦會展活動也會“難以為繼”,澳門會展業的“帶動性”也就會越來越小。
而且會展活動自身的經濟效益,也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同樣的會展活動由不同的機構來舉辦,其經濟效益很可能會是不一樣的。2022年8月9日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立法會回答立法議員們的提問時,就認為“政府不能進行商業行為,但會在政策上發揮支撐作用”。舉辦會展活動多數也是“商業行為”,可能也不宜由政府來主辦。而從“2023年前三個季度非政府機構在澳主辦的39項展覽的收入與支出之比即‘收入/支出’為‘4907/6110 ≈ 80.31%’,高過今年前三個季度在澳舉辦的展覽的總收入與總支出之比‘6941/14000 ≈ 49.58%’”來看,目前非政府機構在澳主辦展覽的經濟效益確實更高一些,或者說“虧損相對更少一些”。近幾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都強調要“推進會展業的市場化、專業化”,讓會展專業機構來主辦會展活動應該也是“推進會展業的市場化、專業化”的體現。所以如果本澳的“推進會展業的市場化、專業化”能夠再顯著一些,對於提升本澳會展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應該也是會有幫助的。
總之雖然澳門會展業具有明顯的帶動性,對澳門整體經濟的貢獻完全可以彌補會展業自身的虧損。但澳門會展業目前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仍應該沿著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所強調的“市場化、專業化”的方向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