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文藝集成志書” 《中國曲藝志‧澳門卷》新書發行式上,主禮嘉賓與一眾來賓合照留影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博士致辭
【本報訊】由澳門基金會與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下稱“中心”)於二○一二年聯合啟動了“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大型編纂出版項目,旨在通過組織內地和澳門各屆專家與民間力量,全面搶救本土民間藝術資源。項目包括傳統戲曲、曲藝、音樂、舞蹈、諺語、故事、歌謠等,共十卷。其中《中國曲藝志‧澳門卷》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於近日出版,沈秉和及程美寶擔任主編和副主編,團隊主要成員有謝少聰、關瑾華、陳仲琰、黃靜珊、黎月梅、陳龍生等。
為隆重其事,澳門基金會與“中心”於本年二月七日下午六時假澳門富豪酒店五樓宴會廳主辦新書發行儀式。出席的主禮嘉賓有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中心”主任蘭靜、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文化局局長代表學術及出版處處長林穎娜、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理事長李自松、《中國曲藝志‧澳門卷》編輯委員會主編沈秉和,以及十部志書各卷團隊負責人和代表、澳門圖書館代表、曲藝社團代表等近六十人。
修志工程浩大
蘭靜致辭時指出,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的編纂開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過三十年、數萬人的努力,內地各省卷陸續編纂完成。他喜見澳門基金會的大力襄助,令該套志書澳門卷的編纂終可順利啓動。他表示《中國曲藝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層面唯一以方志體裁、統一體例、分省編纂的,記述曲藝發展歷史和現狀的專業志書。而澳門卷是在遵循內地各省卷編纂體例、繼承編纂經驗,與時俱進的基礎上,積十年之功,編纂而成的碩果。他喜見《中國曲藝志(澳門卷)》的編纂與內地各省卷,特別是廣東卷,形成了一定的互補關係。
吳志良在致辭時引介,《中國曲藝志.澳門卷》凡六十七萬五千字,提供了近千個曲目的有關信息,同時包括南音、粵謳、龍舟、粵曲等的曲詞,詳細記錄澳門歷來演出曲藝的機構、場所及場地過百處,並全面地整理藝人資料,為五十七名澳門曲藝人士立傳。他指出,該志書既從宏觀的視野組織編纂,也細緻深入地引介事件人物,編纂成果保存地方特色和時代背景和人文風貌,可謂澳門曲藝的“百科全書”。他特別感謝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以及編纂團隊的付出。
澳門曲藝多元豐富
《中國曲藝志》總編輯部主任兼指導專家及評審蔡源莉發來祝賀致辭,她表示從組建編輯部,作田野調查,翻閱檔案史料,甄別資料,撰寫條目,反覆修改書稿至付梓出版,能根據澳門的獨特歷史狀况,致力收錄澳門地區發生過的曲藝活動,曲藝藝人的演出狀况,以及澳門各種與曲藝有關的文化、經濟與社會現象。她認為編纂團隊耗時十二年,默默爬梳完成志書,實在不易,並充份肯定是一部具有學術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的文獻性書籍。
沈秉和在發言時表示,編纂團隊已把澳門十六世紀至二千年的本地戲曲、曲藝史料作了一次比較完整地挖掘和梳理,並分別按國家編纂規範編撰了七十八萬字的《戲曲志》和六十七萬多字的《曲藝志》,填補了澳門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他引介該志書呈現了多元的曲目、豐富的音樂、形形色色的表演、舞台藝術、歷年參與的機構團體和習俗等等,還有大量的圖片資料。他特別感謝北京專家隊伍的指導以及澳門各界的支持協助。
發佈會上同時向澳門各圖書館、學術單位,以及曲藝社團等贈送《曲藝志》。與會者對澳門曲藝志書面世反應熱烈,認為內容豐富,反映了澳門多元文化的歷史淵源,成果豐碩。活動期間曲藝界人士演出助興,如鄧華超、黃梅芬、蔡曉琳等即席獻唱粵曲、表演古箏等,氣氛高漲,充份體現澳門豐富的民間藝術。而為了配合《曲藝志》的出版,“澳門記憶”文史網亦同步上載了“灣區曲藝之光匯耀濠江 ——澳門曲藝史略”專題文章,歡迎讀者前往網站閱覽(https://www.macaumemory.mo)。
為中華文化添磚加瓦
目前“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已出版《戲曲志》和《曲藝志》兩卷。各卷團隊正在加緊編纂工作。另外八卷分別有由戴定澄主編的《民歌卷》和《器樂曲卷》,沈秉和主編的《戲曲音樂集成》及《曲藝音樂集成》,張卓夫主編的《故事卷》,鄧景濱主編的《諺語卷》,胡國年主編的《歌謠卷》,鄧錦嫦(已故)主編的《舞蹈卷》。
吳志良總結時指,“十部集成志書.澳門卷”是澳門基金會高度重視的一個項目,其目的在於系統尋找澳門傳統文化的基因,讓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得以保育和傳承。他期望社會各界繼續關注並支持有關工作,共同參與澳門的文化保育、建設和傳承,為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