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或將迎來國內旅遊市場五年來最旺的一季。
今年1至3月,澳門會展活動與會人數近20萬人次,下半年預計逾兩萬名商務旅客將從各地赴澳參會。澳門特區旅遊局主辦的“感受澳門樂無限–裡斯本澳門推廣活動”是疫情後首次赴歐洲進行的旅遊推廣項目,旨在進一步拓展國際客源市場,促進旅遊經濟復蘇。
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3月的遊客數量持續保持良好趨勢,目前的復蘇情況比預期更理想。其中,前往澳門的內地遊客數量已恢復到疫情前的近50%,澳門旅遊局也推出了內地遊客補貼計劃。但與此同時,缺乏服務人員和交通設施仍然是旅遊業復蘇面臨的挑戰。
文綺華稱,在接下來的“五一”小長假旅遊熱門期,澳門旅遊局也將做出特別應對措施,澳門對每個客源市場都有針對性的推廣方案,例如預計今年澳門總共將發送約12萬張機票,個人旅遊者也可以通過OTA(線上旅遊)平臺獲得澳門酒店優惠券。
“旅遊+”作為澳門特區帶動不同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將會推動旅遊與文創、體育、會展、電商、醫療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近年來澳門積極參與國內市場大循環,與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以及橫琴進行深度合作,推動區域旅遊共同發展,與大灣區進一步互助互促。隨著我國旅遊業呈現出新發展趨勢,澳門特區旅遊局亦將推行相關促進遊客訪澳的優惠政策,以相應措施調配資源,更好引領澳門旅遊業發展。
“旅遊+”融合產業發展
南方財經:“旅遊+”作為澳門特區政府帶動不同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在文創、體育、電商、會展、醫療等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跨領域結合,你如何看待這些產業的融合發展?
文綺華:在澳門,旅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而且大家都知道旅遊的性質,它可以與不同類型的活動,或者是不同類型的板塊、產業有機結合。從我們2021年提出“旅遊+”的概念開始,相關產業融合就在不斷發展。最初的時候,“旅遊+文創”和“旅遊+體育”都是非常好的板塊,之後也陸續挖掘出“旅遊+”的不同模式。比方說會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形式。在“旅遊+文創”方面,我們認為旅遊還是要依託文化的底蘊,我們的文化也可以得到不同的展示。近日除了文創、會展的合作,我們也在提倡“旅遊+教育”,因為旅遊中有一種形式是學生旅遊,就是我們所說的“研學旅遊”。這在未來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增長點,所以我認為“旅遊+研學”在未來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們的大賽車博物館於2021年6月份重開,在整個翻修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理念是希望寓教於樂,希望給遊客帶來愉快的旅遊體驗,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知識。
南方財經:你認為該怎麼去利用美食文化帶動澳門旅遊的發展?
文綺華:一直以來我們在推廣美食方面都是不遺餘力的,美食推廣是我們推廣工作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至今已延續多年。2017年聯合國授予了澳門“美食之都”的稱號,我們也一直在努力推廣澳門美食。為了讓大家知道澳門有哪些美食,我們通過線上線下都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我們在不同的社交平臺開設視頻賬號,于線上教授如何製作土生菜或是其他菜系等。
我們的美食節也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帶澳門的廚師去不同地方推廣澳門菜。而且土生菜也是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板塊,拿到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相信在未來,土生菜推廣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在前年一系列的工作當中,我們為土生菜建立了資料庫。在旅遊學院有一個展示廳,所以這樣也可以比較系統和完整地把土生菜的相關內容以及歷史中的一些食譜保存下來。
我們希望遊客不光是吃得好,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美食瞭解澳門的歷史。為什麼現在能夠吃到這麼好的土生菜?讓他們借此機會瞭解其中的歷史淵源,從而推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在我看來,要不斷擦拭我們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片,不斷讓傳統和創新融合在一起,才能讓文化遺產世世代代發揚傳承,因為如果沒有與時俱進地添加創新的元素,世代傳承的傳統文化可能會容易流失。
發揮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功能
南方財經:發展大灣區旅遊市場新格局過程中,澳門如何抓住機遇更好發揮優勢?
文綺華:澳門是大灣區一個核心的城市,也需要我們去發揮好作為一個核心城市的功能。疫情前2019年澳門入境旅客逾3940萬人次,今年我們希望能夠上升到2000萬的水平,但是還需要繼續努力。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除了繼續發展內地的旅遊板塊,也要更好去發展一些海外旅遊市場。在疫情之前,我們已經跟大灣區的不同的城市一起走出去,做了不少海外推廣工作,我們今年只是重新啟動,接下來也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海外推廣工作。
其實大灣區對於我們來講,一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共同走出去,但同樣也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源輸出地。廣東始終都是我們最大的旅遊客源地,在多方面可以支持澳門發展。因此大灣區其他城市既是我們的客源,也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接下來在海外和內地,我們也將好好把握時機,努力推動大灣區品牌形象的建立。
科技為旅遊業帶來活力
南方財經:在旅遊方面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科技的場景?
文綺華:今年有一系列計劃,比如在博物館外牆塑造光影或是光雕的表演場景,我相信科技的發展也會更好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這是相輔相成的。新的科技為旅遊業帶來更多活力,也帶給旅客更加精彩的體驗。
現在來看,雖然整體而言旅客量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但是我們看到旅客的追求,或者是旅客的要求,與2019年相比並不太一樣。可能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的宣傳,很多旅客都會參考相關攻略,自行搜索景點,規劃行程。所以我認為在內容產出方面,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加大力度讓我們的旅客知道在不同的區域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體驗,將客源分散到各個旅遊點,讓一些還不是很出名的景點也旺起來。這樣一來,對我們整體的旅遊發展或是城市的經濟發展都有助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