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6周年及澳門科學館開幕16周年,澳門科學館將於12月推出一系列精彩科普活動,與民眾及旅客共度佳節。重點活動包括“中國極地成就展-澳門站”、全新球幕節目《化學:縮小十億倍的宇宙3D 》及雙子座流星雨觀星夜。12月19日及20日(澳門特區成立紀念日及明年日),科學館展覽中心將免費開放;天文館每場球開放節目首30位澳門居民憑身分證即可免費入場。另外,12月25日(週四)聖誕節當天,科學館將照常開放。
極地現場與運動科技展覽
展覽系統現場展示自1984年以來中國首次南極地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歷程與科研成果。同期,二號展廳正舉辦“SCI - TECT-MOTION運動X科技嘉年華”,結合創意現實(AR )與中國虛擬現實(VR ))技術,集合虛擬運動體驗及互動裝置,讓大眾親身體驗科技與運動的創新融合。
天文館新片首映與流星雨上映
天文館將於12月19日推出全新球幕節目《生命化學:縮小十億倍的宇宙3D 》,促使觀眾探索生命分子的奧秘。而廣受歡迎的《窗外是藍星之太空旅行》將持續於每週日免費投影至12月31日,民眾可透過“一戶通”預留門票,每場亦設置少量名額供場即領取。
為滿足假日觀影需求,天文館將於12月20日至27日期間加開球場次。另外,12月13日晚上9時,科學館將於路環黑沙龍爪角海岸跑道舉辦“雙子座流星雨觀星夜”,由澳門天文學會幕長李志輝指導公眾使用伸縮裝置安裝雙子座流星雨,並講解天文知識。
親子科普與志工活動
響應12月5日國際志工日,科學館當天將舉辦“永續發展之星挑戰:天賦解鎖計劃”親子工作坊,讓8至12歲兒童化身小小志願者,利用互動遊戲體驗館內日常工作。此外,配合“2025澳門閱讀節”,科學館將於12月7日下午4時在氹仔龍環葡韻舉辦親子工作坊,利用標本箱與繪本引導參與者認識澳門特色物種及生物多樣性,了解生態環境變遷。上述活動護士透過“一戶通”報名參加。
澳門科學館開放時間為週一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週四及農曆年夕除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如欲了解更多活動及資訊,請瀏覽館網站(www.msc.org.mo)及社群媒體的最新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