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綠色產業合作平台、數字經濟合作平臺、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在天津揭牌成立,開啟這座城市國際合作新篇章。
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峰會取得八大成果,其中之一便是設立6個務實合作平台,包括成立中國-上合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臺,以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其中三項落戶天津。
“上述平台和中心旨在以中國新發展為上合組織提供新機遇,向所有上合組織國家開放,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9月1日,中方介紹本屆峰會取得的八大成果時如是評價。
天津市副市長翟立新認為,務實合作平台落戶天津,既是上合組織框架內務實合作的重大舉措,也是天津服務國家開放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大里程碑。
作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高地,天津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河海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滋養出天津開放包容的胸襟,使之成為繼上海、北京、青島之後,第四座舉辦上合組織峰會的中國城市。
近年來,天津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獲批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平臺經濟規模達到6000億元,數字化應用場景豐富;連續舉辦兩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首創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品牌,在8個上合組織國家建設了10個魯班工坊……
負責上合組織中方國家協調員工作的范先榮大使2日在天津表示,天津在上述領域優勢突出、基礎扎實,6個務實合作平臺中有2個平台、1個中心落地天津,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天津的信任,以及對天津這些方面實力的認可。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