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文化涉及頗為廣闊的領域。回首觀望澳門過去的四百年,歷史的暖味與文化的光芒交織一片。人們終於可以在20世紀末重新評估澳門歷史文化的人文價值,它誠然已成為人類文明東西合璧的歷史文化瑰寶,在遠東閃耀著一線令人目迷的光芒。
從具有世界近代史意義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相互影響、由異質文化碰撞而引起的融合(Merge)與交結(Coexistable)而言,東西方文明經過幾個世紀的陰差陽錯,終於殊途同歸,趨向於良性文化整合,展現了一片人類現代文明史的縮微圖景。作為上述東西方歷史整合過程開端的地理大發現序幕,“鄭和下西洋”可看作這一序幕的引子:其後四個多世紀出現了遠東中華帝國突然衰落又抗爭崛起的精彩場景,“澳門文化”就歷史性地成為這一具有人類近代文明全景色彩的戲劇性尾聲。
澳門在歷史上最突出的貢獻,在於把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傳到中國和日本,又把中國的文化、尤其是東方的哲學思想傳至西方,促進了歐洲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興起。而西方所發展的民主思潮在十九世紀又反過來影響東方,往往又通過澳門為中國社會改革的先驅者所吸收。在傳播東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一些西方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以及他們合作的中國學者徐光啟、李之藻、梅文鼎等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們許多人都是在澳門聖保祿學院——東方第一所西方式大學進修過的。該學院為傳教和傳播中西方文化而培養了大量精通雙語又有專門知識的人材,仍值得現代辦學的人借鑒。值得一提的是,東西方文化的結合產生了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林則徐通過對《澳門新聞紙》的翻譯掌握了敵情井接觸了近代世界,放眼了全球。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開放政策,又使澳門成為中國引進資金、技術、資訊和管理知識的第二個視窗,進而成為歐共體同遠東地區加強聯繫的特殊橋樑。
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邀請中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春之祭》在文化中心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