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保護和防洪韌性學術論壇」於澳科大舉行_
【本報訊】在慶祝澳門科技大學成立25周年之際,“海岸保護和防洪韌性學術論壇”於2025年1月13日在澳門科技大學順利開幕。是次活動由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主辦,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承辦,邀請了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台地區,以及葡萄牙、西班牙和新加坡的知名大學、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多名權威專家學者發表精彩演講。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唐洪武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基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華軍院士,葡萄牙國家土木工程實驗室(LNEC)高級研究員Anabela Oliveria,西班牙公共工程研究與實驗中心主任Jose Maria Grassa,新加坡國立大學羅永強教授,台灣中央大學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潘任飛副教授,香港天文台長陳栢緯博士,香港渠務署署長莫永昌先生、助理署長劉勝昌先生,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張利民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水利工程學科段煥豐教授,Binnies香港董事總經理郝炎先生,以及澳門海洋與水利學會會長區秉光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水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樺教授,浙江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所長賀治國教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何治波總工,北京師範大學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易雨君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李曄教授。澳門中聯辦經濟部、澳門政府部門包括環境保護局、市政署、海事及水務局、地球物理氣象局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均委派代表出席本次活動。
澳科大副校監、校長李行偉講座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論壇是自習近平主席於2024年12月19日考察澳門科技大學以來,學校舉辦的一場重要國際會議。在考察中,習近平主席高度評價了大學在內地與澳門的科研合作,對澳科大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鼓勵大學積極對接國家發展目標,成為中外高水準合作的橋樑。本次論壇是2024年舉辦的“可持續海岸工程與環境國際學術論壇”和2023年舉辦的“海岸帶環境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交流論壇”的續篇。粵港澳大灣區正面臨更大的洪水和風暴潮威脅,這不僅威脅到數百萬人的生命安全,還對區域經濟、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是次論壇將深入探討海岸保護與洪水管理的創新思路,並重點討論韌性城市建設、數字孿生技術應用等關鍵議題,旨在為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唐洪武院士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加強海岸帶生態韌性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澳科大通過推動跨學科合作、創新科研機制,為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為應對粵港澳洪水和風暴潮威脅,他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加強人才培養,促進跨學科合作與技術創新;二是利用先進的觀測技術與智能預警技術,加強海岸帶生態修復與防洪工程研究;三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並指出,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廣東與澳門的強力合作將為大灣區的社會安全與經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香港渠務署署長莫永昌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預計未來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和極端。香港和許多城市一樣,面臨著因海平面上升和降雨增強等氣候變化影響而日益嚴重的洪水風險。為應對這一挑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建設防潮屏障、提升城市排水系統容量、實現洪水風險預警與應急響應等;並指出,應對洪水風險不僅需要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利用創新技術,如水文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海岸城市防洪能力。
澳門海洋與水利學會會長區秉光博士致辭表示,澳門學術界與工程界正密切合作,積極推動澳門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並取得了重要進展。然而,目前仍面臨不少挑戰。希望是此次論壇在粵港澳在水利防災、海洋規劃及水生態等方面加強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動澳門的海岸保護和防洪韌性。
隨後,澳科大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馬義兵站長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海岸防護與防洪研究所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推動技術轉化,解決高密度城市地區的海岸保護和防洪管理問題。
隨後馬義兵站長發佈由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廣東亞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的《關於澳門內港區水浸災害系統治理的建議》。澳門在風暴潮與水浸災害協同防禦、水浸災害防禦智能化水準、應對極端天氣的城市韌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提升水浸災害防禦能力,以高水準安全保障澳門地區高質量發展。
隨後參會嘉賓就海岸保護、智慧防洪和城市韌性等領域的學術前沿開展交流。此次論壇旨在搭建高水準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將發揮專家優勢、匯聚社會力量,為澳門科研機構與國內外專家學者開展合作提供新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