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黑白攝影學會、蜉蝣公共空間合作社合辧的“內港社區小誌-嚐味下環”計劃,以生活的五味雜陳為主軸,由策展人及三位不同範疇的特邀創作人以小誌為軸心作出延伸,透過駐點工作坊、推廣攤位、社區導賞團及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動,邀請區內居民分享他們心目中的社區味道,蒐集創作Zine的故事素材,透過創作小誌,深刻地記錄、生動地呈現,以展覽形式向公眾展示社區特色。
“內港社區小誌-嚐味下環作品展”是計劃的呈現部分,活動獲文化發展基金資助,已於十月二十八日傍晚假AtLight正式揭幕,展期至十一月二十日,開幕當晚更舉行了社區藝術創作分享會、邀請參與活動的特邀創作人、學員與策展人,一同分享發掘參與過程,以及深入認識社區的體會。展覽期間,更將於十一月五日下午舉辦小誌製作工作坊,歡迎公眾到場參與。
“內港社區小誌”自2018年起舉辦,其後聚焦下環區,並與下環浸信會社會服務中心合作,以其為駐點建立與社區的緊密互動。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遷,下環街對區內居民來說,都是安居生活之地,處處彌漫着生活百味——市井味、老街味、人情味、海水味,還有街頭巷尾“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滋味。各種“味”匯聚於此,組成了下環街的社區標記。三位特邀創作人郝元春、李昊樂、吳嘉偉,帶領一眾學員以手帳、攝影及編採等不同形式,探索區內各式各樣的題材,去發掘社區的溫度與情感,再轉化成小誌作品,深刻地記錄、生動地呈現。作品展以一個個攤檔去分區,展出一系列以味覺記憶、老街印象、生活逸事、鄰里情懷為主軸去創作的小誌作品,題材多樣化。展場最當眼的位置更設有體驗區,放滿製作小誌的工具,以及創作人為下環街繪畫的過百幅插圖元素,參觀人士可以坐下來參與其中,以貼紙手帳形式隨手去做一本小誌,優秀作品更會被邀請放置於現場創作展示區一同展出。
聯合策展人施援程、陳詩琪均表示,是次計劃受早前本澳疫情影響,要縮短進行時間,但區內居民及各項活動的參加者均表現熱情,疫情後更顯對社區內人與人之間直接相處接觸的渴望。當中,上週末舉行的“家常味”、“海水味”社區導賞團,帶領參與者走遍街頭巷尾細味下環,有較年輕的參加者表示平時較少走入街市買餸,第一次知道下環街市可以買到“即日鮮”新鮮魚獲。雖然社區題材充滿變數,在策劃組織上有一定挑戰性,但兩位策展人希望透過計劃的延伸,讓更多市民能參與其中,一起去記錄及思考我們與這個社區的關係,了解及關注社區的未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