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成立之後,澳門基本就已開始進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到目前也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例如多屆“中國-葡語國家商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在澳門召開,特區政府舉辦過多次“葡語國家商機系列”推介會,也舉辦過“葡語國家食品特展”,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聯同內地相應機構主辦的“葡語國家產品推廣活動”也曾在內地多個城市舉辦。
但以前也曾有本澳媒體評論認為:澳門在扮演“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這一角色方面的實際績效,還應該通過中國與葡語國家相互間商貿交流的擴大和相關各方所得到的實際經濟利益等來體現出來;具體地說,就是澳門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方面的實際績效,應該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是指澳門能夠因為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給澳門居民增加了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給特區政府增加了財政收入;“對外”是指因為澳門這個“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商貿交流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從目前特區政府所發佈的經濟數據中,還難以看出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給澳門居民所增加的就業機會、收入水平以及給特區政府所增加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已能發揮出較為明顯的作用,那麼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商貿合作就應該能夠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但實際數據似乎也並未明顯支撐這一點。該媒體評論的主要觀點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應該是尚未能取得令人較為滿意的績效;或者說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明顯提升了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商貿合作,說服力還不是很強。
而在本月二十至二十二日都是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辦的“第27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2022 ”“ 2022年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澳門)”的“三展聯動”期間,卻有多位率團來澳參展的內地官員都表示希望通過澳門這個“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將各自當地的產品銷往葡語國家,以及通過葡萄牙,將產品推介到歐盟國家。有來自內地的參展企業的代表更是表示“澳門這個市場重要,澳門這個平台更重要”,此次來澳參展就是希望借助澳門這個平台“走出去”,爭取更大的海外市場。
以上這些情況可能顯示,到目前為止本澳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不是“一無是處”,但實際效果也不能說是“非常理想”。對“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本澳各界仍需繼續努力,才能讓“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這一特定角色,對增加澳門居民的就業機會、收入水平和特區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及提升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商貿合作,發揮出更為明顯的作用。
目前本澳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可能更多的是表現在“重視葡語教育”上。例如日前就有一個“中國與葡語國家高校校長論壇”在澳門城市大學舉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在該論壇開幕儀式上致辭中表示:希望澳門教育領域發揮所長,展現“一平台”服務功能,在葡語教育和對外漢語教育方面推動更多領域合作;本澳的高校協同內地和葡語國家互相合作,加強軟硬件建設,提升教學質量,豐富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和儲備;日後不斷深化,共同促進本澳成為中國雙語人才培養基地,助力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文化、教育、社會進步和發展。
“葡語教育”應該是本澳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但僅有“葡語教育”肯定是不夠的。要想使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這一角色能夠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本澳各界還至少需要做好這樣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對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或相關機構的尚未得到較充分滿足的需求有相當深刻、細緻的瞭解,那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提供相應的商貿合作服務,也才能夠通過“顧客滿意”來吸引到更多的服務需求,進而進一步擴大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影響力和市場規模;二是要有主動服務的意識,澳門不能坐等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或相關機構來澳尋求商貿合作服務,而更應該要“走出去”,主動去尋求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或相關機構提供商貿合作服務的機會,積極為有關各方開展商貿合作“牽線搭橋”;三是要掌握相關領域裏的專業知識和資訊,那樣才在在相關領域裏提供比較優質的商貿合作服務。
總之本澳各界對目前已取得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成就,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妄自菲薄”。還是應該努力“深耕”,“擼起袖子加油幹”,千方百計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和機構提供優質的“商貿合作服務”,那樣才能讓“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這一角色,對澳門的發展發揮出更好、更明顯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