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日現任立法議員施家倫在民眾建澳聯盟立法議員工作報告會上,就目前澳門發展總體形勢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澳門經濟復甦的進程,被疫情屢次打斷,旅遊經濟受到進一步的衝擊,各個領域幾乎無一倖免,中小企業失血嚴重,企業負債水平不斷上升;雖然不斷有重大項目的消息傳出,但是這兩年真正落地,形成實際工作量的項目,不管在橫琴,還是在澳門,都非常有限;發展經濟才能保障就業,開闢新出路,必須要儘快改善本澳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項目落地;澳門在創造新出路方面,需要高中低各行業兼顧,既要搞高新科技、金融、中醫,也要搞門檻相對沒那麼高,本身已經有一定優勢,見效比較快的會展商貿產業;例如,借助國際高品質消費品博覽會,參考義烏小商品城的模式,在橫琴打造永不落幕的平台,打造線上線下的免稅商城和國際電商平台,為澳門中小企業和青年創造門檻較為適宜的新出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從培育新階層、維護新實踐的角度做好機會的分配設計,向澳門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讓利,避免“強者通吃”,讓新興群體公平、充分地享有增量機遇。
施家倫的以上觀點大都比較合理,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但其中有的觀點,可能也值得商榷。例如“也要搞門檻相對沒那麼高,本身已經有一定優勢,見效比較快的會展商貿產業”,這一觀點可能就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在平等的市場競爭條件下,行業的“優勢”和“見效速度”等,都是隨時有可能會發生變化的。如果“搞門檻相對沒那麼高”的行業,那麼這樣的行業往往是“你容易進去,別人也容易進去”,而一旦這一行業“進去的地區或企業多了”,原本“你的本身已經有一定優勢,見效比較快的”行業就有可能很快會不再是“已經有一定優勢,見效比較快的”行業了。這些年企業家們對產業和產品選擇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雖然這句話已經說了很多年,但至今依然不無道理。澳門不能只根據自身狀況來選擇產業發展道路,還必須根據對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可能的選擇的判斷來選擇自己的產業發展策略。澳門發展會展商貿產業也應該要努力創造和提高澳門會展業的獨特和不宜模仿之處,努力提高澳門會展業的“門檻”,即澳門會展業也要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否則澳門會展業長期“門檻相對沒那麼高”,其它地區的企業就有可能會“蜂擁而入”,澳門會展業就會失去了獨特性,那樣也就很難能盈利。
再如“借助國際高品質消費品博覽會,參考義烏小商品城的模式,在橫琴打造永不落幕的平台”,可能也是有點“說得過於輕巧”。“義烏小商品城”的成功,在於義烏及義烏周邊地區眾多中小型製造業企業雲集,那些企業需要一個集中展示和銷售各自產品的平台,正是那些眾多的中小型製造業企業,促成了“義烏小商品城”的成功和經久不衰。而橫琴周邊地區並不是“國際高品質消費品”的集中生產地,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已經設立和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定期舉辦的情況下,在橫琴即使能夠舉辦“國際高品質消費品博覽會”,其魅力或吸引力也會打些折扣。在橫琴舉辦幾屆“國際高品質消費品博覽會”或許比較容易,但要想將其“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平台”,難度是非常大的。
還有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從培育新階層、維護新實踐的角度做好機會的分配設計,向澳門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讓利,避免‘強者通吃’,讓新興群體公平、充分地享有增量機遇”,這種觀點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可能也是“過於仁慈”,忽視了“競爭的必要性”。澳門的“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不僅相互之間有競爭,更重要的是它們也要與澳門之外的企業進行競爭。因此對澳門的“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也需要培育和逼迫它們的“狼性”,那樣才能提升它們的國際競爭力。而強調“從培育新階層、維護新實踐的角度做好機會的分配設計,向澳門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讓利,避免‘強者通吃’”,看似“保護弱者”,其實很可能會損害市場競爭的“猶存劣汰”機制,使得澳門的“中小企業、青年創業者”在外面的競爭對手面前,多數都是“溫柔的綿羊”,在殘酷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毫無還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