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卷畫局部︰十八世紀關閘、青洲、望廈的景緻 (藏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
【本報訊】澳門基金會自2019年啟動澳門記憶文史網以來,吸引許多對歷史文化有興趣的年輕人、市民,以及學者參考和使用,隨着網站內容不斷豐富,目前該網站使用者近50萬、瀏覽量近230萬。為進一步開拓資源,除了吸納本地各部門和民間團體分享史料,更不斷開拓與外地的合作,共享網絡資源。近日澳門記憶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以及香港海事博物館經過溝通協調達成合作,獲授權免費使用珍貴的乾隆時期澳門長卷畫,以及十八世紀的澳門、廣州繪畫,還有海圖等,並將上載於澳門記憶文史網 ( www.macaumemory.mo ),供大眾閱讀參考。
長卷畫重現乾隆時期景緻
一幅長318厘米、高30厘米的彩色澳門山水長卷畫(下稱“長卷畫”),約繪畫於乾隆初年,是目前所知最大幅的澳門山水與城市面貌的地志畫作,原件收藏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畫面清晰可見澳門風貌,如中西建築、漁村生活、稅館,以及人文情懷等,涵蓋香山城、石岐頭、前山、白石等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引介,數年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展出該畫時,被澳門學者楊斌發現,並開始進行深入研究,但由於現場無法拍攝整幅畫作,難以全面展示內容。他表示,澳門記憶團隊與新加坡方面經過輾轉的溝通聯繫,終於得到該館大力支持,取得該畫作原圖的電子檔(超過一百兆),並通過專門技術,全圖上載至澳門記憶文史網,讓大眾欣賞昔日澳門,乃至鄰近地區的風貌。他也感謝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後續工作,對原畫進行高清拍攝,將為讀者提供更高清的澳門景緻,同時體現了各方對澳門史料的重視。
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
與此同時,澳門記憶文史網近日也得到香港海事博物館大力支持,授權免費使用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包括十八世紀晚期的澳門、廣州、黃埔為主題的彩色繪畫。根據該館資料,這些作品原件約長170厘米,高80厘米,於1807年或1809年由意大利外交家Camillode Rossi購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由其家族流傳下來。吳志良表示,其中澳門的畫作顯示了約1760年的澳門面貌,如炮台、城牆、教堂、民居,還有農耕和生活場景等;而廣州及黃埔畫作約於十八世紀早期至中期,反映了當時的西洋船停泊處略具雛形,以及廣州古城牆、五層樓、懷聖光塔、花塔,以及罕見的十三行商館區早期面貌,體現了十八世紀歐洲商旅對華貿易蓬勃的年代。
除此之外,香港海事博物館也為澳門記憶文史網提供了一幅關於“瑪麗亞二世皇后”號巡洋艦於氹仔爆炸事件的繪畫,還有1841年的珠江三角洲河道圖,以及1868年的澳門及氹仔地圖,均具有珍貴史料價值。吳志良提到,這批資料使用權的取得,其中也得到澳門海事博物館的協助,他表示衷心感謝。
填補歷史空白
吳志良認為,通過收集這些珍貴散布外地畫作和海圖的高清電子檔,重現了昔日的澳門地理環境和人文氣息,當中不少場景是澳門研究領域值得探討的議題,同時,這些作品也充份展現了歷史上大灣區的形態和發展,非常珍貴。他強調澳門記憶文史網作為傳承中華文化,凝聚澳門市民情懷的平台,有賴學者和大眾不斷挖掘各地珍貴史料和參與,令澳門記憶團隊得以開拓和收集散佚的資源,不斷填補歷史空白。他特別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以及本地和各地文獻機構的無私和大力支持。他期望各界積極投入,令澳門記憶文史網內容不斷豐富,滿足社會各界認識和研究澳門歷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