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議員顏奕恆在口頭質詢指出,著科技不斷發展,電子產品的使用日益普遍,加上產品更新迭代快,消費者從過去習慣維修轉變成直接購買新機,導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增長驚人,根據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 ,2019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產量達到創紀錄的五千萬公噸,但現時回收率只有17.4%,回收狀況令人憂慮。
本澳同樣面臨電子垃圾氾濫的問題,2020年特區政府推出了《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並增加回收家居廢舊電子及電器設備,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1》顯示,2021年已回收1957公頃,對比去年增加了三成多,回收成效顯著。但伴隨電子垃圾日益增長形勢及合理回收利用下掩藏的巨大經濟價值,從這兩個角度,他為此提出以下質詢:
1、現時政府的《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回收地圖中,回收站點整體分佈不均,中區站點非常少,請問當局有否考慮在中區增加更多固定或流動回收點,擴大回收網絡,便利居民參與?
2、鄰埠香港近年已通過《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據《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提及2020至2022中期行動方案會推行電子電器產品生產者責任制,但如今仍未有新消息,請問當局何時開始展開正式研究,會否參考鄰埠的經驗,設想本澳的電子電器產品生產者責任制,以便推動澳門廢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
3、現時當局的《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回收率能達到95% ,但後續處置途徑只有兩種,一是篩選較新的產品,捐贈給本地慈善團體,或用於政府部門的設施,其餘交予承辦機構進行預處理,將可回收的物料運往其他地區作後續的再生及資源化處理 。其實電子垃圾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內地已逐步形成了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產值規模非常可觀,能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請問當局會否參考鄰地地區的經驗,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促進澳門本地商業回收,甚至透過大灣區、深合區合作,構建一條回收預處理、加工利用、市場交易的電子廢棄物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