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權
【本報訊】今年6月18日以來的疫情,可謂是澳門近年來面對的最為嚴峻的疫情挑戰。特區政府果斷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再頒佈批示關閉娛樂場所、停止餐飲場所堂食、實施密集的全民核酸檢測,以及至7月23日零時繼續暫停工商業活動等。在過去一個月裡,前線醫護、公務人員以及全澳市民的努力及配合下,疫情防控工作正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但需要強調的是,造成是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株的為BA5.1,非内地流行的病毒株,且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因此澳門在此次抗疫上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從當局派發並要求市民佩戴KN95或以上規格的口罩,可見是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傳播,是科學防疫的表現。此外,更應藉此一疫,加強推動市民接種疫苗(現接種率約為八成五),以便更好的應對隨後可能的疫情變化。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配合特區政府抗疫措施,科學精準防疫,一定能夠早日戰勝此次疫情,實現社會面清零,盡快恢復社會經濟運作及發展。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疫情發生近一個月以來,澳門經濟及社會民生受到十分嚴峻的衝擊。為此,特區政府6月19日宣佈擬推出新一輪的百億經濟援助及稅費減免等措施。雖然是次措施內容覆蓋多層面,理解其本意是盡量惠及方方面面,但難免百密一疏,由於相關措施未能充分關顧到長者、家庭照顧者(如家庭主婦)等,致令被質疑甚至批評有失公允,以至於陷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被動局面。
更由於相關經援措施涉及到修改預算及須立法會通過法案,至目前尚未見有關措施得到落實,然而因不少市民生活經處於“斷糧”邊緣亟需援助,故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實施相關經援措施。同時,經總結過往經驗,以及當前社會的普遍訴求,本人擬拋磚引玉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當局考慮,以期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更有效關顧經濟民生。
首先,必須堅持社會面清零的大原則。澳門作為一個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決定了澳門很難單靠自身的內循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必須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才能確保長遠發展。因此,唯有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創造條件早日實現正常化通關,才能保障澳門的經濟民生穩定與發展。因此,無論是特區政府或社會各界應堅持及支持社會面清零大原則,科學精準防疫。但當局宜提早向社會發放相關防疫安排的信息,若達清零,才具條件恢復社會正常運作,提早給予社會各界信心,更可鼓勵市民衷誠合作,齊心抗疫,以及推動接種疫苗等。
其次,必須正視到因防疫抗疫相關措施,尤其是停止工商業活動這一“相對靜止”狀態下,很多市民都面臨著“手停口停”的困境。在大多數中小企經營艱難,甚至是頻臨倒閉邊緣的情況下,又怎能照顧到員工多少呢?因此,亟需當局以前瞻及全局的眼光,果斷出台相應的現金分享性質的措施,以真真切切緩解廣大市民的燃眉之急。綜合過往消費券未能惠及大部分行業的經驗,以及考慮到鄰近地區包括珠海等地亦受疫情影響,短期內或難以具正常化通關之條件,宜作較長遠之打算,且基於現金分享可更公平的惠及全體居民,可避免不公平之誤解,故建議當局可向每位合資格的澳門居民派發現金分享,每月五千元,持續三個月發放,共發放一萬五千元,有關措施預計花費公帑不超過一百億元,達致既緩解市民燃眉之急,亦可促進消費之效果。
最後,必須強調,防疫是一場“阻擊戰”,“軍心”至關重要。而所謂的“軍心”,即民心,是社會對於特區政府科學精準防疫的信心,以及對隨後的經濟社會復甦與發展的信心。在現今嚴峻的經濟壓力及強烈的民生訴求下,特區政府宜高瞻遠矚,善用財政等相關手段和工具,出台相應措施,提振經濟、保障就業,從而穩定民心。
然而,尚有不少中小企甚至市民受此疫情影響而不得已擬出售物業求變求生,但無奈受特別印花稅制之障礙。為此,除了上述各項建議外,更建議當局藉此機會,參考借鑒內地逐步放寬樓市管控的大趨勢,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4月29日會議提出的“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精神,審慎研究並推動檢討房地產市場相關辣招(如特別印花稅等),協助一些市民解決燃眉之急,有效紓解民困,確保維護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面對是次疫情,我們不妨重溫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6月30日會見行政長官賀一誠時的重要講話。習主席指出:“堅持穩中求進,毫不鬆懈防控疫情,持續有效紓解民困,努力促進經濟復甦,堅定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一個關心澳門發展,關心“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並行穩致遠的澳門居民,衷心希望特區政府堅持社會面清零的大原則,科學精準防疫,同時更應優化及出台相關經濟援助措施,穩定民心,與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攜手,共同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