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六日在群力智庫中心舉行的經濟座談會上,澳門展貿協會會長林中賢認為:很多人對會展業都有一個誤解,認為會展業是個單一行業,叫做“會展業”,其實不然;會展業最重要的經濟功能並不是體現在自身的產值上,其實它真正的使命是帶動其他行業的經濟甚至是區域合作的發展;做好會展業就等於製造了好的工具一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會展業作為載體,將能更好地推動澳門重點產業發展,一同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共創多贏局面;相信會展商貿產業的存在能更好地扮演澳門中醫藥研發製造、特色金融、高新技術產業對接區域甚至是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路國家的商貿服務平台角色。
林中賢的這一觀點就是認為:沒有“孤立”的會展業,會展業與其他產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會展業對其他產業有帶動或推動作用,其它產業對會展業也有支撐或促進作用,脫離了其它產業來談會展業的發展,看似成立其實並不成立。
林中賢的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因為無論是會議還是展覽,一般都會涉及到其它產業,一般不會是“為會議而舉辦的會議”或“為展覽而舉辦的展覽”。從世界範圍來看,其它產業尤其是製造業往往能夠對會展業提供有力的支撐。世界上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德國等,也都是會展業最為發達的國家,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德國的漢諾威等之所以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會展城市,與美國、德國各自強大的製造業需要相應強大的展示、交流平台有很大的關係。而反過來說,這些年澳門製造業極其微弱,這可能也是制約澳門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去年九月五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要“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包括“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這“四大產業”。客觀的說,這“四大產業”對澳門而言,發展的難度是很大的。今年四月十二日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立法會回答立法議員們的提問時也認為:深合區產業項目投資要逾數十億、上百億才有一定規模,故只能學習和參與;區內並非傳統行業而是高新科技,本澳企業欠經驗、欠市場、欠人才,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所以要想在深合區發展好“四大產業”,對澳門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可能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在五月二十一日舉行的“橫琴粵澳深合區新機遇與發展”——澳門青年工商界經濟座談會上,有主講嘉賓就認為:深合區重要任務是推動產業多元,區內主要目標是推進四大產業,圍繞科技高端製造業、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等方向推進;高端製造產業是大趨勢,惟每個項目落地涉及投資、基建、營運,才能有產出,難一時三刻見效;宜在若干個產業中選取可盡快起步、具經濟效益的,優先作為重點先行推動;澳門依託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多年,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可優先推動。他的觀點概括而言,就是認為在深合區宜重點推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優化發展。
這種觀點聽上去似乎不無道理,但實際上很可能會取不到較為理想的效果。首先這種觀點可能反映的還是一種“避重就輕”的心態。在五年前就有本報評論認為:對經濟發展最關鍵和有效的因素,是科技和創新;但目前的澳門社會,對經濟發展似乎有一種“避重就輕”的心態,總想避開相對比較艱難的科技和創新,而只是想通過做一些相對比較容易做的事情包括對一些現有產品或因素的包裝、推介等來推動澳門經濟發展;澳門經濟要想獲得長久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和創新;總想避開相對比較艱難的科技和創新,而只是想通過做一些相對比較容易做的事情包括對一些現有產品或因素的包裝、推介的這種“避重就輕”的心態,必然會制約澳門經濟發展。而在“四大產業”中,對“科技和創新”要求相對少一些的是“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因此“在深合區宜重點推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優化發展”,就有以上所說的這種“避重就輕”心態的嫌疑。其次就是這種觀點應該還是將會展業作為一個“單一行業”來看待,沒有認識到林中賢所說的“以會展業作為載體,將能更好地推動澳門重點產業發展,一同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共創多贏局面”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如果在實際工作中,“在深合區宜重點推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優化發展”這一觀點真的得到了落實,那樣很可能會變成“在深合區唯一推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優化發展”;又由於得不到其它產業的支撐或促進,最終的結果就是“在深合區難以推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優化發展”;那樣深合區上的“四大產業”將“一事無成”。澳門社會應預防這種由“重點推動”變成“唯一推動”再成“難以推動”的狀況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