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爆發以來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了,但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肆虐。而在與澳門多個領域聯繫都是最為密切的兩個地區中國內地和香港,近期疫情也是“有增無減”。自本月十二日以來,內地每天新增確診病人都過千例,被列為“疫情高風險”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地區也是逐日增多;香港近期更是每日新增確診病人數萬例。在這種情況下,內地很多城市都實行了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要求當地居民“非必要不出市”“不聚餐,不聚會”“不得舉辦大型線下活動”“能居家辦公儘量居家辦公”等。
而澳門由於特區政府的嚴格管控和居民的積極配合,疫情情況相對好很多,一些會展活動仍在舉辦或正在籌辦之中。如由澳門漁人碼頭舉辦的“第28屆澳門婚紗婚宴博覽會”,本月5日至6日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二號展覽廳舉行;由澳門護老者協會主辦,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協辦的“‘與你同行’2022 長者生活用品及輔具展覽會”,本月11日至13 日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由國家商務部、中國貿促會和澳門貿促局共同主辦的“葡語國家駐華大使與中國企業家經貿對話會”,計劃於下月11日在澳門召開;由澳門貿促局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主辦的“第13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計劃於今年5月26日至27日在澳門舉辦。而且本月11日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在澳門科技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舉辦的首場“旅遊業大師講座”上表示:旅遊局更致力發展各種電子平臺宣傳及推廣澳門,並舉辦“翱遊澳門無人機表演盛會”、光影節、花車巡遊及煙花匯演等多項活動以吸引澳門本地居民和旅客,帶動澳門旅遊業的復甦及促進社區經濟。本月13日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在公開場合表示:今年會繼續舉辦龍舟賽、大賽車及馬拉松等賽事,各類型賽事陸續按時推出,讓居民、旅客知悉,希望旅客來澳觀賞、參與賽事,促進體育旅遊,帶動澳門經濟;過去國家將一些品牌賽事放到澳門舉辦,得到非常好的效果,當局會續與國家體育總局探討其他賽事放到澳門舉辦的可行性,包括CBA籃球賽等,當中牽涉的層面較廣泛,需要做好前期工作,以提高所引進賽事的效益。
在疫情的威脅下能夠繼續舉辦或謀劃舉辦會展活動,對於培養和留住會展人才,保護澳門會展業的“血脈”,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長期不舉辦會展活動,在未來真的有可能會是“會展項目的運營主體沒了,團隊沒了,小夥伴們各奔東西了,待到春暖花開、疫情穩定的那一天,發現會展項目難以重新舉辦了”。因此對於疫情下一些會展活動的在澳舉辦和籌辦,本澳各界應當給予理解和支持。
但可能也要看到,在澳舉辦會展活動的目的之一,是要進一步樹立澳門的旅遊和會展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境外遊客來澳旅遊,促進澳門經濟增長。而以地理、語言、文化和血緣等因素來看,目前澳門能吸引的“境外遊客”主要是內地遊客和香港遊客。但在目前內地和香港新冠疫情嚴峻,很多城市都實行了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要求當地居民“非必要不出市”“不聚餐,不聚會”“不得舉辦大型線下活動”“能居家辦公儘量居家辦公”等的情況下,即使澳門的會展活動舉辦的再精彩,又能有多少內地或香港遊客能夠來澳旅遊?
此次新冠疫情是整個人類面臨的一次大的挑戰,不僅破壞力極大,而且延續時間長,另外整個疫情的情況也不取決於澳門,即使澳門防疫措施做得再好,自身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一旦周邊地區疫情再起,無論澳門舉辦多麼有吸引力的會展活動,估計也難以吸引到足夠多的境外遊客來澳。這樣就會使得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的效益大打折扣,相應的“投入”不能夠得到較為理想的“產出”。目前形勢下“向疫情投降”“‘躺平’不舉辦任何會展活動”是不合理的,不利於保護澳門會展業的“血脈”;但“頂著疫情硬上”“完全不考慮疫情因素舉辦會展活動”也應該審慎。
《周易·否》中說:否極泰來。凡事都有兩面性,對於在疫情之下,越是困難時期,越在考驗著行業的韌性和企業的生存能力。因此需要政府、社會,尤其業界做好各方面防疫措施,確保辦展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