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應變協調中心15日發出新聞稿表示,新冠病毒肺炎主要通過和新冠病毒肺炎病人或無症狀感染者在同一空間或在被病毒污染的環境中感染,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自傳染性極強的Omicorn變異病毒出現並廣泛傳播後,近期內地亦出現多宗和接觸被病毒污染進口物品而感染並在傳播的事件。科技局15日會晤與供應商及超市業界舉行會議,要求業界須按照衞生局的防疫要求,安排處理貨物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以及加強貨物抵澳後的消毒工作。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根據資料,本澳進口的貨品,鮮活食品主要由內地直接進口,其他日用品則大部分由香港進口或轉口,包括許多由內地生產的日用品亦不少經香港轉口;由於由香港運到澳門的時間很短,不排除有關貨品特別是外包裝在人工搬運過程中被病毒污染並存活到市場零售期間。
為此,應變協調中心建議公眾在選購由高發區進口或轉口商品時,應採取以下防範性措施:在選購或進行包裝拆除處理期間,應戴好口罩;若商品仍有運輸期間使用的外包裝(一般為俗稱紙皮箱的瓦楞紙箱),建議先消毒後再拆除包裝,或在室外地方拆除包裝才將商品帶回家中;大包裝應直接丟棄到有蓋的垃圾箱,小包裝則應使用垃圾袋包好後妥善棄置;觸摸有關商品或商品包裝後,應儘快洗手或消毒雙手,在洗手或消毒雙手前不要接觸眼、鼻或口;經常接觸並長期使用的日用品,如洗頭水、沐浴露、調味品,應先將容器清洗後再使用;外表可清洗的食物如水果,應先清洗後才存放、切皮及食用;高發區生產的生產日期不足14天或為冷藏食物、飲品,應先清洗外包裝後再食用或飲用; 盡量不要將食物包裝放入雪櫃,或應將包裝清洗後才放入雪櫃; 重複使用的購物袋,應在清洗後再使用;不能重複使用的購物袋,應妥善棄置。
近日市政署在一批來自香港的奶製品外包裝膠捆膜樣本上,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市政署立即採取應急預案,封存涉事產品並全數銷毀,同時採取追溯排查、複檢等措施,並將接觸者資料交衛生部門調查跟進。幸好市政署及時處理,沒有令到該批奶製品流入市面。
經科局15日與供應商及超市業界舉行會議,通知業界須按照衞生局的防疫要求,安排處理貨物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同時,經科局亦要求業界加強貨物抵澳後的消毒工作,以減低新型冠狀病毒經貨物傳播的風險。
經科局向本澳供應商及超市業界解釋,衛生局已將供應商及超市業界接觸處理貨物人員納入“重點工作人群常規核酸檢測計劃”,有關人員須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否則健康碼將轉為黃碼。相關企業涉及處理貨物的工作人員約為八千九百名,倘已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工作人員可免費預約核酸檢測,並須於3月19日或之前完成首次核酸檢測工作。
經科局在會上再次提醒業界須按照衛生局的指引,提高工作期間的安全防護意識,尤其須對從高風險地區運抵本澳的貨物外包裝進行徹底消毒,並在處理貨物的各項環節均應進行消毒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