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政府近年來致力於修復和活化歷史建築,保護文化遺產,除了收購趙家大屋意欲將其進行修復和活化,近期亦推出多項政策針對文化遺產的保育和修復。除了趙家大屋,益隆炮竹廠同在活化名單之列,其舊址目前已經被清理好,正進行局部活化工程的採購程序。
連串政策保護文化遺產
早在今年1月1日,特區政府將文化局的文化基金與文化產業基金合併為新的“文化發展基金”,旨在將文化遺產的保護房子文化基金資助項目中。文化局局長梁慧敏表示曾表示,對於私人文物建築的維修保養,有法定的責任,文遺法有規定可以支援,藉著新的文化發展基金成立,將文化遺產的資助或促進保護放在文化基金資助項目中,目前開始準備項目,包括資格申請等。她又指對於文物建築的維修保養,包括有私人擁有的,及政府擁有的歷史文物建築,一直在聽取社會意見。
在文化發展基金成立以後,保護文化遺產,讓本澳文遺得到資助的計劃終於得到落實。本月3日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首次舉行全體會議。會議後梁惠敏明確表示,今年會研究和推出兩項文化遺產的資助計劃,一項是針對歷史建築物的維修資助,對象主要是文物建築,另一項是針對一些政府擁有的片區式文化遺產。她又指希望在今年內首推在美副將大馬路的望廈山房的10間建築物,可以成為此計劃的先行先試計劃,期望透過企業參與,發揮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功能注入。
多座歷史建築將被活化
2021年中,文化局以800萬預算購置19世紀建成且具有歷史價值的趙家大屋。對於趙家大屋,梁惠敏在新春期間曾回應指,幾年前文化局就曾經為修復趙家大屋咨詢過文遺會意見,當時有意見指若能購買小部分建築物,將對整個大屋的修復活化更有效益,因此後來當局跟進收購工作。這幢被購入的建築物,按照市場價格調研與業權人商討,由於建築物面積不小,她認為800萬元價格合理。梁惠敏還指,趙家過去一直對本澳教育工作有許多貢獻,現時建築物佈局仍非常完整,希望透過修復和活化,讓市民體驗本澳昔日大宅建築,以及弘揚中華傳統教育。
本月,對於趙家大屋現時的修復進度,梁惠敏在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就回應,現時趙家大屋比較大的組成部分現時正展開程序,然後才會交給文化局去使用和管理。當文化局取得完全管理權以後,就會開展相關的修復工作。但一些歷史研究,深入探討趙家大屋裡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工作一直都在開展。
除了收購趙家大屋意欲對其進行修復及活化,1925年在氹仔建立的益隆炮竹廠和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荔枝碗船廠也是活化名單之列。
合共兩萬多平方米之國有土地的益隆炮竹廠去年12月9日交由文化局管理和使用,由於炮竹廠多年處於空置狀態,廠內雜草叢生且環境狀況複雜,文化局在接管炮竹廠後,隨即開展一系列工作,環境清理和場地平整。除此以外,還將臨時修復三座建築,把昔日的烘引房改建成咨詢處和文創銷售區;昔日的白藥倉庫改建成展覽空間,介紹炮竹廠過往的歷史;而另一昔日的烘引房改造成休閒咖啡廳。對於炮竹廠內的兩棵法定古樹,包括超過260年的樟樹和過百年的假菩薩樹,文化局亦和市政署進行了緊密的溝通,進行保護。
位於路環的荔枝碗船廠片區的建築物是造船工藝的載體,見證了本澳造船業的演變進程。由於船廠停運後日久失修,要活化必須進行大規模修葺。現時文化局計劃將其分階段活化並局部開放。首階段招標以五個地段作為試點,工程位於荔枝碗船廠片區X11至X15地段,其中X11設計為工作坊空間,X12至X15以活動空間形式靈活設計。按文化局二○二○年公佈構想,有關地段將打造為集文創市集、休閒廣場、多功能活動空間,以及石灰廠展示館等功能的場地,供居民休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