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2022年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澳門之子」鄭觀應誕辰180周年。為加強鄭觀應思想研究,促進本土人文歷史教育,澳門科技大學於2月23日舉行「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 2022濠江新語博士論壇」。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在致辭中表示, 鄭觀應的愛國熱情、開闊視野、深刻洞見與趨勢預測,至今仍有研究價值和啟示意義。澳門科技大學成立鄭觀應研究中心,旨在持續收集相關史料,系統研究和傳播鄭觀應的生平事跡、思想價值與愛國精神,促進以唐廷樞、鄭觀應為中心的香山、澳門乃至中國近代化進程之研究。
李校長指出,在特區政府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支持下,歷史學學科已經成為科大的學術板塊和學術增長點。在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統等下,科大先後開設歷史學博士課程以及「中國歷史」、「澳門歷史」通識課程,成立唐廷樞研究中心,開展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全球史與澳門、澳門與香山歷史文化以及澳門公共衛生史、趙氏家族文獻、圍里街道、出土古炮、內港碼頭等項目研究,連續發佈「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豐富了大學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內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良好評價。鄭觀應研究中心作為學術平台,必將為科大歷史學研究與教學注入新的動力;我們熱切期望與海內外學術機構合作,共同為「愛國愛澳」教育、「人文灣區」及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為「一國兩制」新實踐和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做出新的學術貢獻。
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在介紹鄭觀應研究中心的工作思路及未來展望時表示,研究鄭觀應,既是香山商幫與中國近代化進程研究的學術發展,是澳門特區加強保護和利用鄭家大屋的重要課題,也是在澳門開展「愛國愛澳」教育的「當然課題」和迫切任務。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將在特區政府、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指導和支持下,爭取澳門社會各界的支持、發揮科大跨學科發展的學術優勢,與澳門歷史文化研究、唐廷樞研究以及香山商幫和洋精運動研究形成合力,協同發展。結合現有基礎與未來發展,鄭觀應研究中心近期將開展鄭觀應研究數據庫建設、編纂《鄭觀應史料叢刊》、推動在新城A區恢復''鄭觀應大馬路」、編寫鄉土讀物《鄭觀應讀本》等學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