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市政署以展覽保育與傳承粵劇藝術

2022年2月7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由市政署推動及協辦、澳門粵劇曲藝總會主辦的“粵韻悠長”粵劇藝術展上月於市政署畫廊開幕,本次展覽分為“瑰寶探源”、“梨園澳蹤”、“粉墨登場”及“粵韻童音”四部分,從粵劇的起源、服飾造型、唱腔做手、在澳門的演出場地及名伶事跡等多方面,講述粵劇藝術以及介紹在澳門的發展歷史。

粵劇又稱為廣東大戲,源自南戲的廣東主流戲曲,起源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在聲腔、表演、劇目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色。粵劇在澳門早年的歷史,大體沿著珠三角地區戲曲歷史的軌跡運行。早在明末清初,澳門便出現了與廟宇酬神有關的戲曲活動;在清朝同治年間,澳門就已經出現了上演粵劇的戲院;光緒元年,清平戲院正式啟用。省港大型戲班大多集中在澳門演出,而任劍輝組織的新聲劇團更經常在澳門演出。

從娛人的市井節目,到了今時今日,粵劇的地位早已搖身一變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由2003年開始,把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週日定為“粵劇日”,藉以擴闊觀眾層面,達到推廣及保存粵劇的目的。不僅如此,粵劇還亮相於多個大場合,例如2019年,大型原創粵劇《鏡海魂》就亮相於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和廣州藝術節。

除了受到保護,澳門政府還希望把粵劇得到傳承,發揚到下一代。舉辦本次的“粵韻悠長”粵劇藝術展,就是期望通過展覽,讓年青一代認識粵劇藝術,培養對粵劇的興趣及秉承中華傳統美德。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會長陳美儀表示,未來會舉辦更多不同的活動,讓粵劇煥發出不一樣的活力。同時亦會新增為中小學生提供專門的粵劇課程,演出機會及青少年粵劇比賽等,促進粵劇藝術傳承與發展。而展覽現場可見,現場有不少以卡通形式呈現出對粵劇的基本知識做介紹,每逢週日還設了青少年粵曲表演。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