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月25日下午,普華永道延續“新機遇·大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活動系列及《粵澳文旅會展融合發展報告》發佈熱度,圍繞首場發佈主題及粵澳未來的產業融合趨勢,搭建資源鏈接平臺、邀請政企研學的重量級嘉賓,在普華永道大灣區西岸服務基地舉辦了一場以“粵澳文旅會展融合發展機遇”為主題的研討論壇,共同為深合區文旅會展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智力貢獻。
澳門會展業發展委員會、澳門會展旅遊業協會、澳門旅遊學院、廣州市社科院、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珠海華髮現代服務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珠海大橫琴集團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嘉賓代表們受邀參加了主題研討,在《粵澳文旅會展融合發展報告》展現一系列機遇分析和前瞻性洞察的基礎上,圍繞橫琴文旅會展產業發展的經驗和困難、兩地互相借鑒融合的優勢與挑戰等方面,分享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探討未來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和前景,並給出了前瞻性的行業發展路徑,為已在橫琴投資或者即將在橫琴投資的企業家提供有益參考。
珠海華髮現代服務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戰略拓展部總經理助理閉文強表示:
發展會展產業,不單是做會展,更要發展會展經濟,把旅遊和區域發展、會展和旅遊結合,在文旅地產、賽事運營、會展服務和跨境辦展方面不斷探索融合,來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深合區方案出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未來希望政府能給予深合區文旅會展產業發展更多支持。
澳門會展旅遊業協會會長何海明表示:
深合區在辦好國際展會方面已具備多項要素:一是深合區的新場所效應;二是一會兩地、一程多站,為澳門、橫琴帶來人流量;三是新增中醫藥產業、科研基地、國家實驗室等題材;四是具備互聯網資訊流通基礎;五是開放透明的政策落地將為企業競爭、城市競爭帶來新優勢。這些要素都將為深合區文旅會展產業融合發展帶來強大動力。
澳門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委員畢志健表示:
對於粵澳文旅會展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業界要從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3個方面把握發展機會,借助國際展會機會引進國際品牌和葡語產品,通過中醫藥等中華文化將澳門品牌引入橫琴。目前兩地制度規則仍有較大差異和銜接難度,例如社保、銀行資質等內地投標條件。當前已有澳門官員在深合區聯合辦公,可以看到在政府層面已在引領融合,也期待可以儘快看到更多制度融合創新的政策落地,更好地惠及兩地企業發展。
珠海大橫琴集團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春麗表示:
深合區方案出來後,未來文旅融合迎來發展新機遇:一是粵澳兩地文旅會展產業的服務標準具有一致性,都是國際標準;二是深合區為澳門文旅行業發展注入新的發展空間,兩地旅遊資源、客流資源聯動,將推動澳門旅遊延伸發展;三是橫琴一直重視文旅行業發展,具備很好的政策支持基礎,期待接下來深合區實施細則落地,包括人才政策、免稅政策等,從而催生旅遊行業的高質量快速發展。
澳門旅遊學院副教授管潔琦表示:
文旅+會展是最早實現產品+業態融合的全域旅遊概念的,也是發展融合度較高的。澳門和廣東的旅遊資源豐富,兩地要積極利用好旅遊新的六大要素——科技、教育、文化、康養、體育、親子在已有的區域基礎,發揮各大要素疊加的產業效應,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如:旅遊+康養+美食、旅遊+文化+科技。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新形勢下的發展短板,一是加大對複合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兩地形成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國際交流和研討平臺;二是提升優化營銷精准性和分層,防止信息過載,對於客制化產品還要進一步提高量產,擴大產品覆蓋面。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張莉表示:
文旅會展產業融合發展少不了產業金融支持。在深合區內,要加強文旅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要吸引新的產業資金,並建立完善的資金進入和退出機制。在企業參與投資方面,也期待未來政府能夠引進產業基金,加大對文旅產業投入。此外,兩地稅制稅制方面仍有很大優化空間,還包括辦稅流程的簡便程度、一線二線關稅的對接,都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努力來縮小差異性。
廣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所副所長柳立子表示: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粵澳攜手產業融合將給大灣區乃至全國做出示範效應,要重點把握好六要素:一是深合區文旅產業項目選擇上要重點做好規劃研究和選擇策劃,包括康養、海島、夜間旅遊、科技融合等都可以在深合區落地;二是合理排布好旅遊者的旅遊時間,甚至可以做到沒有淡旺季,為旅遊者提供說走就走的旅遊項目;三是注重旅遊微場景的空間營造,借助科技手段創造產品空間;四是精心設計符合旅遊者需求的配套設施,包括交通線路、承載方式、標識等,盡可能節省旅遊者的時間和體力;五是不斷探索旅遊和其他產業的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互相推動力;六是加強國際化、世界級的對外傳播力度,從而吸引更多世界旅遊者們。
(原创 普华永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