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團體辦家國情懷書法展走入聖大宣揚愛國教育

2021年11月12日    即時資訊

“家國情懷”陶塑詩詞吳在權書法展”開幕禮


吳在權向嘉賓介紹“家國情懷”陶塑詩詞吳在權書法展”


【本報訊】日前,由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大灣區陶藝收藏交流協會、澳門聖若瑟大學同主辦的“講好中國故事系列”暨聖若瑟大學二十五週年系列活動之共慶澳門回歸祖國22週年 “家國情懷”陶塑詩詞吳在權書法展”的假聖若瑟大學《黃昇雄展覽廳》舉行,將愛國教育透過藝術展覽形式走進高校,具有深刻意義。是次展期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歡迎廣大市民蒞臨觀賞。

智人會吳在權會長致辭指出,當今,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生態的基本特徵,多種文化需互相尊重、理解才能促使世界文化的共同繁榮。回顧歷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古代聖賢頌揚的“忠孝禮儀仁智信”等德行,更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之中站穩腳的根基。同樣,在天主教會中,亦有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聖若瑟,他的忠誠、慈愛、創新的勇氣是普世認同的價值。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活動走進聖大就有了共同的價值基礎。

忠是立國之本,孝乃立家之本,忠孝亦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本。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上向善的內容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故此,本次書法展以青年人傳承“家國情懷”為主題走進聖大亦更具意義。

他進一步指出,習主席在多次講話中亦強調:“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

民族強。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給予了中國人無窮無盡的滋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君王,以“天下一家”之心,實現了“華夏一統”的高遠志向。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以“天下為公”“人民至上”作為最高理想追求,實現了民族解放之初心。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開創實現了國家富強,港澳回歸等繁榮景象。他們都彰顯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深厚的歷史積澱,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他續指,習主席亦曾勸勉師生,自古以來,我國知識份子就有“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體現出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中蘊含的個人修養與社會良知、社會擔當以及社會責任的思想價值追求。“家國情懷”年青時已深植他心中,時值中國共產黨建黨50週年,他曾創作壁畫表達愛國熱情。適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他亦以陶塑、詩詞、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載體,弘揚中華文化,傳遞愛國情懷,展現豐富民族精神內涵,盡好一代人的己任。故此,同學們需努力自強,繼承和發揚先賢的優秀品德。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聯辦宣傳文化部萬速成部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

教育廳許嘉路廳長、澳門行政會委員歐安利先生、澳門基金會特別計劃處梁雅

桃處長、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先生、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明金先生、海峽

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王剛主任、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洪光理事長、國情教

(澳門)協會王海濤會長、澳門書法院歐耀南院長;合辦機構代表有大灣區陶

藝收藏交流協會李月成會長、聖若瑟大學副校長張曙光教授、祈務晨教授、巴

波沙教授、總務長蘇輝道博士等。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