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20年澳門特區政府一般綜合收入的經核准預算為1,033億1仟2佰萬元,較最初預算1,226億9仟7佰萬元,減少193億8仟5佰萬元。而2020年一般綜合實際收入為1,016億7仟萬元,較2019年減少390億6仟萬元,減幅27.8%,當中,“經常收入”減少854億3仟萬元、“資本收入”則增加463億7仟萬元。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今天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引介2020年財政預算,對2020年財政年度《一般綜合帳目》及《特定機構彙總帳目》的執行情況作出引介。
2020年一般綜合收入的經核准預算為1,033億1仟2佰萬元(以下所指貨幣均為“澳門元”),較最初預算1,226億9仟7佰萬元,減少193億8仟5佰萬元。而2020年一般綜合實際收入為1,016億7仟萬元,較2019年減少390億6仟萬元,減幅27.8%,當中,“經常收入”減少854億3仟萬元、“資本收入”則增加463億7仟萬元。
“資本收入”方面,“其他資本收入”佔“資本收入”總額的98%、佔“一般綜合收入”總額的52.3%,主要是使用了財政儲備的超額儲備款項,以抵銷受疫情影響的博彩批給收入及各經濟措施的開支,其實際金額為465億9仟8佰萬元;“出售設施及設備”的收入為1億9仟1佰萬元,較2019年減少19億6仟7佰萬元,主要是出售公共房屋的收入減少,減幅91.2%。
“經常開支”方面,“人員開支”、“運作開支”及“轉移、資助及補助”三項開支佔“經常開支”總額的98.6%、佔“一般綜合開支”總額的80.6%。“轉移、資助及補助”開支為386億5仟4佰萬元,佔“一般綜合開支”總額的比重最高,為40.2%,較2019年增加了95億8仟3佰萬元,增幅33%,主要是特區政府因應疫情而採取的各項經濟援助措施,以及繼續落實執行多項惠民措施,包括:
給予醫療機構及社團有關醫療衛生範疇的資助8億5仟5佰萬元;
給予學校及社團的教育資助5億9仟9佰萬元;
給予不牟利實體及個人以推動教育發展為目的的資助5億7仟7佰萬元;
對科研及科普項目的資助1億8仟4佰萬元;
給予體育團體舉辦體育賽事及培訓活動的資助1億2佰萬元;
企業商號水、電費補貼2億2仟8佰萬元;
現金分享計劃70億9仟7佰萬元;
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注資28億5仟4佰萬元;
醫療補貼計劃3億7仟4佰萬元;
敬老金8億9仟5佰萬元;
未受惠於免費教育年級的學生的學費津貼1億5仟9佰萬元;
書簿津貼2億5仟1佰萬元;
私立教育機構教師津貼7億5仟8佰萬元;
電費補貼計劃7億4仟萬元;
持續進修發展計劃1億3佰萬元;
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1億1仟2佰萬元;
殘疾津貼1億9仟4佰萬元;
消費補貼計劃51億7仟3佰萬元。
“人員開支”為261億6仟1佰萬元,較2019年增加14億5仟3佰萬元,主要是由於根據第22/2019號法律於2020年1月1日起調整公共行政工作人員薪俸、退休金及撫卹金致使有關開支增加。而“運作開支”為126億8仟6佰萬元,當中“取得勞務”開支為75億5仟9佰萬元,佔“運作開支”總額的59.6%,主要是維持部門日常運作所需的開支,如水電費、維修保養、管理及保安、衛生及清潔、資產租賃、廣告宣傳等的開支。
“資本開支”方面,2020年“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的最初預算為119億7仟1佰萬元,經核准預算為115億9仟7佰萬元,而實際開支為111億1仟3佰萬元,執行率為95.8%,與2019年比較,PIDDA的實際開支減少12億2仟萬元,減幅為9.9%。按功能劃分的實際開支金額大小如下:
“經濟服務”——52億8仟8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粵澳新通道——鴨涌河整治”及“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金額為14億8仟4佰萬元;
“司法、秩序及治安”——22億8仟3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粵澳新通道-聯檢綜合大樓”,金額為8億2仟5佰萬元;
“衛生”——15億3仟7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離島醫療綜合體綜合醫院、輔助設施大樓及綜合服務行政大樓上蓋工程”,金額為10億1仟5佰萬元;
“房屋”——8億2仟4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望廈社會房屋第二期重建”,金額為4億8佰萬元;
“教育”——6億4仟8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澳門大學-W31及W32住宿式書院建造工程”,金額為1億7仟7佰萬元;
“一般公共服務”——2億2仟7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新口岸填海區6K地段公共辦公大樓”,金額為6仟8佰萬元;
“社會及社區服務”——1億7仟5佰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孫逸仙大馬路休憩區建造工程”,金額為5仟3佰萬元;
“社會保障”——1億3仟2百萬元,主要開支項目為“長者公寓”,金額為9仟4佰萬元。
2020年一般綜合收入為1,016億7仟萬元,而一般綜合開支為961億2仟7佰萬元,由於實際收入大於開支,錄得政府一般綜合帳目結餘總額為55億4仟3佰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執行結餘為34億元,而自治部門及機構預算執行結餘為21億4仟3佰萬元。根據第14/2019號法律《鞏固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資源》第二條第一款及經該法律所修改的第8/2011號法律《財政儲備法律制度》第六條第一款(一)項的規定,在財政儲備當中的基本儲備所需金額獲得滿足的情況下,扣除中央預算執行結餘的百分之三並撥予社會保障基金的預算結餘款項後,餘下的中央預算執行結餘將轉至財政儲備中的超額儲備當中。
以下是採用權責發生制為編制基礎的“特定機構彙總帳目”預算執行情況,採用權責發生制主要是基於部門及機構本身職務的特殊性,按權責發生制可以更如實反映部門的營運狀況,而該等部門主要涉及信貸、保險、金融投資或郵政服務。截至2020年年底,共有八個自治部門及機構歸類為“特定機構”,包括:郵電局、郵政儲金局、退休基金會、社會保障基金、澳門金融管理局、汽車及航海保障基金、澳門基金會及存款保障基金。
2020年特定機構彙總收入為203億1仟5佰萬元,彙總開支為182億9仟1佰萬元,執行率分別為120.5%及77.3%。彙總收入主要來源於“財務收入”,為122億3仟5佰萬元,佔總收入60.2%,其次是“轉移”收入,為41億5仟1佰萬元,佔總收入20.4%。彙總開支中佔最大比例的是“轉移、資助及補助”,為127億3仟1佰萬元,佔總開支69.6%,當中包括“百億抗疫援助基金計劃”的開支64億5仟9佰萬元;其次是“退休及撫卹制度”,為24億5仟6佰萬元,佔總開支13.4%,“人員開支”和“運作開支”合共20億2仟4佰萬元,佔總開支11.1%,而“財務開支”為10億2仟3佰萬元,佔總開支5.6%。
財務投資方面,2020年財務投資淨收入為澳門元112億1仟1佰萬元,與2019年的澳門元145億3仟3佰萬元比較,減少澳門元33億2仟2佰萬元,主要原因是2020年環球投資表現較2019年為弱,導致整體投資淨收入減少。
2020年“特定機構”錄得盈餘20億2仟5佰萬元,較2019年減少149億6佰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