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第26屆粵港澳氣象業務合作會議暨第34屆粵港澳氣象科技研討會在澳門舉辦,粵方分會場設於廣東省氣象局。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梁永權主持。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莊旭東、香港天文臺台長鄭楚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曾琮出席會議,海南省氣象局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作為觀察員列席會議。
根據會議內容,粵港澳三方認為,三地擁有較好的氣象基礎能力,在探測共建、數據共享、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開發、預報服務改進等方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取得了一系列的豐碩成果,為三地氣象事業改革、開放、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氣象災害防治與服務保障工作也越來越重要。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各項工作取得較好進展,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籌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據悉,粵港澳三方在會議期間就過去一年氣象業務工作亮點及2022年的合作動向進行了認真總結和討論。2020年11月以來,三方議定的涵蓋7大領域的52項合作任務得到了逐項落實。2022年,三方將繼續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的實施,在科技與業務上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瓊桂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安康福祉提供更優質的氣象保障。在科技研討會上,與會各方交流學術報告32個,內容涵蓋熱帶氣旋及其強對流、暴雨與極端天氣、遙感技術及短臨預報、數值模式及天氣業務、氣候及氣候變化、深度學習、綜合應用等多個方面。
據悉,粵港澳氣象科技研討會暨粵港澳氣象業務合作會議每年舉辦一次,由粵、港、澳三地輪流主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採用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