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期澳門疫情反彈令澳門入境旅客大減,對澳門旅遊業造成重創,立法議員施家倫認為,政府首要任務需穩住旅遊產業基本盤,同時,增加多元化元素,助力旅遊市場復甦。
立法议员施家倫指出,疫情影響的近兩年以來,“夜間經濟”在內地成為熱門話題,內地多個省市均推出“夜間經濟”系列,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加大消費吸引力,助力城市旅遊復甦。其中,廣州、廈門、濟南等城市均推出夜間消費節,形成特色夜市,促進消費,根據資料顯示,廣州去年6月推出夜間消費節,帶動營收增幅超過3成,深受市民歡迎。反觀澳門,在疫情的影響下,來澳旅客不但大減,在澳的平均逗留時間降至1.5日。施家倫認為,未來本澳更應借助各種盛事活動,做好旅遊市場的復甦準備。其中,“夜間經濟”就是一大突破點,事實上,澳門早在2019年公佈“優化於夜間舉行的旅遊活動和產品的研究分析”,當中提出本澳作為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曾主辦的多項夜間盛事活動,包括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及澳門光影節等,皆早已聞名國際,認為可藉助這些資源,創造新的旅遊發展空間。
事實上,早段時間本澳美食節公佈招商時,已有大量商戶踴躍報名參與,短時間已報名完畢,而澳門大賽車的系列活動,更是在半小時內火速額滿。施家倫認為政府可結合這些活動,串聯澳門海上資源等,通過“旅遊+美食”、“體育+美食”、“旅遊+體育”等構思,進一步推動澳門旅遊發展,帶動行業復甦。施家倫建議政府,第一、做好“優化於夜間舉行的旅遊活動和產品的研究分析”的後續工作,加強各元素互聯互通,助力本澳經濟復甦;第二、配合大賽車、美食節等本澳特色活動,聯合海上資源,增設夜遊、遊艇打卡等海上項目,豐富澳門旅遊多元化,吸引旅客留澳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