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組公民監察到氹仔派發政綱文宣

第二組公民監察舉辦論壇討論離島議題

第二組公民監察到離島派發政綱文宣
【本報訊】第二組公民監察以“疫境尋出路,澳門要更好”為競選口號,訂立了12個範疇的政綱,進入競選宣傳期後,先後到多個社區及各界進行宣傳競選理念,派發政綱、舉辦《公民論壇》等,期望在議會留住專業獨立聲音。
公民監察訂立了12個範疇的政綱,其中關注離島改善路氹民生是其政綱重點之一,於宣傳期第二天移師路氹,到離島多區派發政綱,並在下午於氹仔花城公園側舉行《公民論壇》,討論如何提升路氹居民生活質素。
公民監察第一候選人、現任立法會議員、大學教授林玉鳳指出,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氹仔近十年來發展迅速。然而,目前氹仔區高樓密集,生活設施如托兒所、學校、綠化休憩空間、街市等仍然不足,未能跟上人口發展。政府有必要為澳門各個分區制訂指標,按人口比例,設置相應數量的公共設施、綠化休憩設施,如醫療、養老、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文化設施等。
醫療服務方面,第二候選人、科大專科醫生趙雲橋提到,政府要擴大專科培訓名額,增加人力資源,才有條件解決「輪症」時間長問題;也要有多層次全民醫保,提升醫療質素。《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將於十月生效,制度有助醫療界更好地發展,但也顧及新舊制度間的過渡銜接,他們會儘量協助。
離島醫療綜合體預計在 2022 年第三季落成,第五候選人、病毒學博士張耀鴻指出,該綜合體曠日持久,即使落成,也有大量問題要跟進,政府應分析輪候時間等數據、加強與市民溝通,針對性地整合資源。
談到城市規劃,第三候選人、獨立工程顧問朱嘉傑提到,氹仔人口不斷增加,有必要加快落實各個休閑空間規劃。亦有必要監督政府部門減碳政策,正如公民監察的政綱中提出,要匹配國家指標,訂定更積極進取的節能減碳目標。日後新城區更要注意配置垃圾處理、中水回收等各類設施,訂定綠色建築規範。
論壇特邀嘉賓、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澳門)協會理事長李加行表示,國家已出台政策,強調「碳達峰」和「碳中和」,氹仔區建築較密集,有必要致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尤其將來新城 A 區或會同樣密集,要規劃更多綠化空間, 為居民綠色出行提供更多便捷措施,減低碳排放。
與許多候選人一樣都是居住在離島的第四候選人陳桂舜指出,不明白為甚麼有許多巴士路線都迂迴曲折,在澳門、離島區不斷繞圈,認為應重新檢視巴士路線。也主張要在石排灣等公屋群增加商業元素,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選擇,並促進原區就業。
第六候選人、升學顧問麥欣茵是路氹區居民,指出氹仔是年輕社會,有很多年輕家庭,亦有許多是雙職家庭,然而該區親子遊樂空間少。她亦留意到花城一帶下課時段常常人車爭路,友誼大橋橋口亦經常交通繁忙,有必要促進原區就業就學,減少跨海交通壓力。
第八候選人黃文傑關注動保議題,他提到公民監察主張「TNVR」政策,亦即對流浪動物採取絶育、注射疫苗、放回措施,並在路環郊區設置放養區,杜絕撲殺。
第一候選人林玉鳳在過去四年堅守信念,以持平專業的態度監督政府,倡議政策、改善民生,同時堅持為民發聲,成功推動政府重推電子消費、建立夾心階層房屋、長者公寓、照顧者津貼、成功叫停無公開諮詢的600億投資基金;在議會外,林玉鳳跟進了超過五千名居民的求助個案協助解決困難,當中包括嚴重家暴受害者和SEN家長等等。
林玉鳳表示,今次參選,公民監察希望推動政府快速、精準應對疫情,幫助有需要的市民渡過經濟難關和減低照顧壓力;要推動澳門的長遠發展,並列出了十二個範疇既政綱,希望改革制度。
林玉鳳堅信議會必須要有監督力量,社會必須要有多元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