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配合特區政府的社交距離措施,澳門健康協會將一年一度,“澳門健康日”慶祝活動,改為以網上講座型舉行。協會非常榮幸邀請到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會長蔣政欣小姐、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區潔文小姐, 以及協會副理事長黎安娜中醫生,主講三個與生活息息相關健康主題,分別是:“COVID-19疫情下的情緒管理”、“HIIT運動傷害預防” 、和“家庭簡易養生食療”.
協會黎安娜副理事長提到,中醫認為秋氣應肺,肺為「嬌臟」,易為秋燥所傷。秋季重視養護肺氣,飲食上要「少辛多酸」,減少進食辛辣、燥熱之品。潤肺為主。首選百合、玉竹、梨、柑橘、蘿蔔、銀耳、枇杷葉、白菜乾等均具清肺潤燥、養陰消熱、清心安神的功效。亦可多吃具健脾益胃,清利濕熱之品,如茯苓、薏苡仁、芡實、山藥、小米、等。,
其中一款她分享了的秋季時令食療介紹:
【花果潤燥】
材料:本地無花果5粒、玉竹15克、蘋果1個。
功效:清熱潤肺、健胃利咽。
做法:蘋果洗淨帶皮切成小塊;將無花果切半,與玉竹一同浸至軟身。
再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成小火,煮30分鐘便可享用。
接著,心理治療師蔣政欣以 “疫情下的情緒管理”為主題,分享遇到情緒低落時的積極對策。她提到,疫情下被限制身體社交活動,不管對喜歡社交的人,或喜愛外出享受的人都有,重要的影響。對於經濟影響更甚,企業都承受經濟壓力,政府亦要投入血本緊急應對。大家要渡過疫情難關,首要作好情緒管理– “學會變通,避免抱怨”。透過接受自己的情緒、健康飲食作息、好好管理時間、和多與親朋溝通,等方法去面對逆境。同時,培養正面的思維方式,相信“疫情最終必定會過去,將來會比現在更好”、“我們的堅持與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它會使我們的將來更加美好”;以正面活動例如清潔家居、進修閱讀、做義工,幫助有需要的人、享受獨處的樂趣等等去堅定意志。控制情緒方面,她建議可以鍛煉意志力來體驗自己的存在,有助排除心中的憂慮,回到現實當中。她提到,情緒管理的關鍵步驟,分別是Knowing 知道、Understanding 了解、Accept 接納, 和Action 導向性引度行為作出調整達致舒緩。針對“沉悶”這負面情緒,她建議大家可進行些抒發性活動,例如塗鴉或唱歌,或一些專注性活動例如書法、下棋、和編織
等等,以達到提升心態效果。觀賞性活動方面,線上博物館或風景虛擬遊覽,都是一些可改善情緒活動的好例子。
最後,協會顧問、物理治療師區潔文,就近年非常流行的鍛煉模式HIIT(高強度間歇鍛煉)進行講解,分享其好處及如何預防對身體做成傷害需留意地方。操作HIIT , 最大心跳量需達到85%~95%。另外關節柔軟度,肌肉張力,以及神經肌肉控制能力,都是決定我們運動能力的基礎。三種能力都要達到一定水平,身體才能成功進行HIIT,減低受傷風險。正確的運動計劃應包含“帶氧運動”以及“肌力訓練”,並事前得到足夠熱身及伸展,方可順利進行。而計算最大HIIT心跳率的方式,就是:(220 – 年齡) x 目標心跳率(即85% 至 95%),便可得到個人HIIT目標。另一方面,如果有心肺疾病、曾經接受過心科手術,或有糖尿、高血壓、神經系統疾病的朋友,就應先與醫生商量自己是否可以進行HIIT。另外,她介紹常見錯誤姿勢,運動時自己應多加留意,避免對身體做成傷害。最後介紹正確伸展與鬆弛肌肉方法,喜愛運動的朋友務必留意。
今年澳門健康日,健康協會期望透過舉辦網上健康講座,令大眾可以避免聚集之餘,能夠保持積極心態,待疫情結束後,以強健體魄及心態,去迎接回歸正常、多姿多彩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