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已通過質量管體系認證的外審,預計6月底將取得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質量保證體系(ISO9001)、危害分析臨界控制點(HACCP)及國際認證聯盟(IQNet)四項認證書,成為率先獲得四項認證書的會展場館,也是繼國家會議中心之後,第二家同時取得ISO22000和HACCP認證的會展場館。有業內同仁咨詢:先是國家會議中心通過ISO22000和HACCP認證;現又是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通過ISO22000、ISO9001、HACCP及IQNet四項認證,緣何如此厚愛為會展配套的餐飲?
在此,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商業地產的統計,購物中心業態經營的購物、餐飲、休閒“52∶18∶30”的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1∶1∶1”的消費模式。2014年,萬達集團在廣東的收官之作江門萬達廣場甚至把餐飲占比調到37%至40%。購物中心增加餐飲占比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對抗電商的衝擊,應對同質化競爭,滿足“80後”、“90後”新興消費群體的體驗需求等。但在眾多原因中至少有一點和會展業相通,即餐飲的聚客效應。餐飲雖不是會展運營的核心產品,但卻是招徠生意、提升用戶體驗的最優附加產品。
餐飲的重要性在會展業尚未得到廣泛認可。對於大多數會展中心而言,餐飲服務算不上一個必選項,尤其是以承接展覽業務為主的場館,一般不將餐飲納入運營體系。隨便找個角落,匆匆一份盒飯解決問題,或者是午飯期間,展會現場唱起“空城計”,這是過去參加展會時最常見到的景象。進入體驗經濟時代,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而對於綜合性會展場館而言,餐飲服務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該功能的缺失,將直接成為展館運營的硬傷。面對來自星級酒店的競爭,首當其衝會損失掉公司年會、頒獎典禮等具有餐飲需求、人均消費高的複合型活動,導致不戰而敗。
強調餐飲的重要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爭奪本地市場。對於絕大多數城市,會展場館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以往在這片競爭紅海之中,尚可以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和財政補貼招攬生意。經濟新常態之下,市場化的大勢愈發明朗。在外部市場有限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發揮餐飲優勢開發本土市場不失為一個選擇方向。這一點,與珠海隔海相望的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為行業做了表率。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具有強大的餐飲接待能力,根據其官網公佈的數字,2013-2014財年(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共接待了1086場活動,其中宴會活動396場,占36%。除此之外,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的獨特之處在于開設了金紫荊粵菜廳、港灣茶餐廳、維港咖啡閣、意日閣等餐廳,除滿足展會客人的餐飲需求外,還吸引了不少本地居民。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也是強化餐飲服務的受益者。場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餐飲功能配置,按照專業廚房面積與就餐區域面積1∶3的標配規劃,擁有近4200平方米廚房,4500平方米的大宴會廳(珠海廳),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十字門廳)和共1萬平方米的展廳。強勁的餐飲接待能力和專業的服務水準,讓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大受裨益。自試營業以來,餐飲收入佔據了總收入的45%。未來,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將開啟會議餐飲的“大”時代。
當然,強調餐飲的重要性並不是說要把餐飲服務納入場館運營的必選項。筆者意為抛磚引玉,和業界探討:餐飲在場館運營中究竟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但至少,餐飲在場館運營中已不再可有可無。
(來源:中國貿易報 唐雪 作者系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