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促進澳門大專學生增加對中國內地電影文化的認識了解、促進澳門與內地影視合作交流,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在澳門主辦、澳門影視傳播協進會協辦之金蓮花盃《第十一屆中國內地優秀電影展影評徵文比賽》,參加者十分踴躍,共收到港澳、內地和海外高等教育澳門學生影評佳作多篇。經由北京權威電影評論家及本澳資深影評人評選結果,共二十一篇影評獲獎,得獎作品名單公佈如下:
特等獎一名:獎金澳門幣五千元
《澳門電影產業回顧及政府政策建議》作者:馬希雯(澳門大學澳門生)
一等獎二名:各獲獎金澳門幣三千元
《那般慘烈,叫青春》 ——評《狗十三》 作者:黃鸝靜(暨南大學澳門生)
《命運悲劇中人性的救贖 》——評《繡春刀》作者:趙博通(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二等獎四名:各獲獎金澳門幣二千元
《豆蔲年華成長背後的痛苦蛻變》——評《狗十三》作者:陳妹仔 (華南師範大學澳門生)
《苦澀中的傷感,孤獨中的喟歎》—評哺乳期的女人 作者:梁樹冰(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
不羈放縱愛自由——評《怒放之青春再見》 作者:黎穎欣( 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
跨越民族的母爱——《真爱》观后感 作者:許艷紅(清華大學澳門生 )
三等獎六名 :各獲獎金澳門幣一千元
《人性湮沒的實例》——評《狗十三》作者:陳智聰(澳門學生)
《青春已逝,夢想仍在》 作者:方玉婷(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以武說人》——《繡春刀》的啟示深刻之處 作者:朗宇靜 (澳門科技大學 內地生)
《看上去挺美》——從《洋妞到我家》說起 作者:曾星龍(澳門大學內地生)
《青春不再,怒放不止——青春片的再現》 作者:張晶涵(澳門科技大學內地生)
《青春的花火》——評《怒放之青春再現》 作者:趙敏善(香港公開大學澳門生)
入圍獎八名:各獲獎金澳門幣五百元
《青春無悔》——評《怒放之青春再見》作者:陳智聰 (澳門學生 )
《 未曾遠離的“怒放”》作者:傅瑋潔 (澳門科技大學內地生)
《繡春刀》影評 作者:賀恬(澳門科技大學內地生 )
《我們如此渺小》——路陽電影《繡春刀》 作者:李小華 University of Califomia ,Santa Barbara--macau
《回到原點》——評《怒放之青春再見》 作者:李燁( 澳門科技大學內地生)
“錦衣血屠九千萬,只因此命奉皇天” 作者:秦倩欣(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
“異”中求“同”——評《怒放之青春再見》 作者:肖睿(澳門科技大學內地生 )
《帶你閱遍無數》——《繡春刀》觀後感 作者:於芮雪( 澳門城市大學內地生 )
以上得獎名單,將由主辦方另行發出書面通知。頒獎禮訂將於2015年10月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優秀電影展開幕禮上頒發。
是次影評徵文比賽評審工作,由北京權威電影評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王人殷,與澳門資深影論人劉字慶,以閉卷不記名方式評比產生。
章柏青,電影評論家,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為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特約研究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修訂版影視學科主編。章柏青曾先後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數字動漫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銀幕》雜誌主編、全國第四屆文代會代表;曾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評委、中國電視金鷹獎評委、廣電總局電影局審片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的專著有《電影觀眾學》、《電影與觀眾論稿》、《中國電影電視》、《當代中國電影發展史》等,主編《中國電影批評》、《藝術詞典》、《電影鑼鼓的世紀回聲》等。
王人殷為中國電影家協會編審,《電影藝術》雜誌原主編、社長。從事電影理論、評論工作40餘年,發表評論文章400餘萬字。著有《電影追蹤》、《版畫先驅劉峴》、《劉峴畫傳》。主編《中國電影導演叢書》(12卷)《電視電影縱覽》(12卷)《論謝晉電影》《蔡楚生論文集》《百年蔡楚生》等大型書籍。現任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劉字慶為澳門資深電影評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