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科學館與聖若瑟大學聯合主辦的“地球最後的樂土”中葡深海探索展於本月8日至31日假科學館大堂展覽廳舉行。展場內展出多種蘊藏在深海海床的動植物及其他天然資源的照片及錄像,公眾亦可參與遙控潛水探測器工作坊,主辦方還邀請中葡兩國四位深海探索專家於本月8日及9日在科學館會議室舉行四場免費科普講座。
“地球最後的樂土”中葡深海探索展開幕儀式於本月8日下午5時在科學館舉行,出席開幕儀式的嘉賓有澳門科學館副館長張雄發,澳門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教授,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理學院榮休教授,葡萄牙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館長Fernando Barriga教授,葡萄牙大陸架工作小組主管Aldino Santos de Campos教授,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項目負責人、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教授。
中葡深海探索展於本月8日至31日在科學館大堂展覽廳舉行。場內展出多種蘊藏在深海海床的動植物及其他天然資源的照片及錄像,公眾亦可於9日下午3時至5時及10日下午4時30分至6時參與遙控潛水探測器工作坊活動,在展場內設置有水池可嘗試操控來自葡萄牙的小型遙控潛水探測器,模擬深海探測過程。
展覽特設特設四場公開科普講座,主辦方特邀中國大洋協會、葡萄牙大陸架工作小組、本澳及葡萄牙大學深海探索專家分別為公眾帶來“中國在國際海床探索活動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發現”、“Luso海底勘探機械人-葡萄牙深海探秘的武器”、“深海資源:誤解還是事實?”,及“深海:地球的最後疆域及驚人的深海熱泉”四場專題講座。該四場講座分別於8日下午6時及7時,以及9日下午5時及6時在科學館會議室舉行。
有關“地球最後的樂土”中葡深海探索展及公開科普講座詳情可瀏覽科學館網站www.msc.org.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