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在海南博鰲表示,中國願同所有周邊國家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爲雙邊關係發展和地區繁榮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遠親不如近鄰。”這是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一個樸素的生活道理。中國堅持與鄰爲善、以鄰爲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習近平表示,中國已經同8個周邊國家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在商談簽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
習近平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綫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綫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習近平說,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綫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歡迎沿綫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習近平說,“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啓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經在穩步推進。
任何國家試圖通過武力實現發展目標終要失敗
習近平說,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爲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思想。中國近代以後遭遇了100多年的動蕩和戰火,中國人民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歷强加給其他國家和民族。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毫不動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中方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習近平說,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如亞洲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衆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的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彙聚交融,共同組成多彩多姿的亞洲大家庭。
習近平說,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習近平說,中方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加强青少年、民間團體、地方、媒體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庫交流合作網絡,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大國意味著更大責任而不是更大壟斷
習近平說,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强弱、發展有先後,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國共同商量來辦。作爲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
習近平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客觀理性看待別國發展壯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維護亞洲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和良好發展勢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爲一己之私搞亂地區形勢。
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習近平說,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衆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人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這些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
習近平說,要摒弃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也適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廣泛領域;不僅適用于地區國家之間,也適用于同域外國家開展合作。要加强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範不同經濟體經濟政策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外溢效應,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共同應對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挑戰。
習近平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將携手建設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致力于2020年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我們要積極構建亞洲自由貿易網絡,爭取在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在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我們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合作。
習近平說,我們要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要加强在貨幣穩定、投融資、信用評級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建設,建設地區金融安全網。要推進建設亞洲能源資源合作機制,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習近平說,中方倡議加快制定東亞和亞洲互聯互通規劃,促進基礎設施、政策規劃、人員往來全面融合。要加强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推進亞洲海洋合作機制建設,促進海洋經濟、環保、灾害管理、漁業等各領域合作,使海洋成爲連接亞洲國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努力走出共建、共享、共贏亞洲安全之路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複雜。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
習近平說,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每一個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盤考慮亞洲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况,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統籌維護傳統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習近平表示,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堅持以和平方式解决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要堅持發展和安全幷重,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亞洲國家要加强同其他地區國家和有關組織合作,歡迎各方爲亞洲發展和安全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銘記歷史鑒往知來
習近平說,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發人們銘記歷史、鑒往知來的重要時刻。
習近平說,70年來,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歷史性地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對峙不復存在,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具備更多有利條件。
習近平說,70年來,亞洲形勢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地區各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壯大了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亞洲國家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幷同非洲國家一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十項原則。冷戰結束後,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些都爲正確處理國家關係、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習近平說,70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後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强勁勢頭。
習近平表示,70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异,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亞洲地區仍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分歧,面臨各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地區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艱巨。
向李光耀先生在內的先賢們致敬
習近平說,回顧70年的歷程,今天亞洲取得的發展成就,是亞洲各國人民一代接一代持續奮鬥的結果,是許多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艱辛努力的結果。明天,新加坡將爲李光耀先生舉行國葬。李光耀先生是受到國際社會尊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爲亞洲和平與發展以及亞洲同世界的交流合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借此機會,我向包括李光耀先生在內的所有爲亞洲和平發展作出貢獻的先賢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