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澳門經濟再次傳來“噩耗”: 12月賭收按年大跌30.4%,創下回歸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大大超過專家及機構預期,真真“跌碎一地眼鏡”。至此賭收已經連續下跌7個月,2014年博彩毛收入按年下跌2.6%,是回歸以來首次錄得年度負增長。
自回歸以來,澳門經濟政策一向以博彩業為龍頭,以旅遊、餐飲、建築、金融等服務業為“龍身”。對於賭收連續下跌,特區政府官員和博企似乎早有心理準備,民眾似乎也不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那樣恐慌。2015開年第一天,一家龍頭博企還宣佈為員工加薪5%。
澳門中聯辦負責經濟事務的副主任姚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澳門博彩業連續幾個月出現負增長,這可能預示著澳門經濟進入“新常態”,不一定是壞事。這是“倒逼”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有利時機。剛剛離任的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對此更有妙言:雖然賭收下跌,非博彩行業收入正支持經濟基本面繼續平穩,以博彩為龍頭、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政策,現已呈現“龍身”。
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博企對發展博彩以外的多元經濟一直以來缺少直接動力,現在賭收放緩,正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非博彩經濟的大好時機。
有會展業者表示,博彩業調整對會展業反而是機會。今年政府將啟動博彩業中期檢討,博企將會加大非博彩元素投入,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兌現當初競投賭牌時承諾,會展業是其中重要一環。因此,相信博彩業調整期內,博企會放下身段與業界尋求更多合作。
2013年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的潘慧君,是本地手繪品牌NAT的創作人,也是插畫師和平面設計師,目前活躍於澳門、內地和臺灣的文創界。潘慧君去年10月在澳門著名文創基地——瘋堂十號舉辦了個人畫展,她的創業和發展,受惠于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支持扶助政策。(蘇寧)
自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來,制定了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戰略,借著各種文化體育盛事及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營造城市豐富文化內涵:創辦於1953年10月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迄今已連續舉辦了61屆;創辦於1986年10月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是多元紛繁的音樂藝術大餐;創辦於1988年3月的澳門藝術節,已成為本地性與國際性相結合的文化藝術盛宴。一年一度的澳門青年音樂比賽、歐洲電影節、澳門國際煙花節、澳門美食節、澳門國際龍舟賽等等,一年四季連綿不斷的精彩,致力打造多元文化競相綻放的澳門新風采。
特區政府大力扶持、發展會展業,將會展業作為第二龍頭產業培育。2000年,澳門可辦會展的場地只有2萬平方米左右,全年舉辦的各類會展活動僅250場。經過10餘年的培育和發展,澳門會展業大踏步地前進,會展設施、酒店配套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門提出的四項要求之一,就是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澳門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就職典禮上致辭時說,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長遠戰略。去年11月,崔世安在立法會的報告中指出,2013年博彩毛收入3600億澳門元,而非博彩元素達到1600億元,較2009年增加一倍,非博彩元素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回歸日前夕,中央送出的一系列“大禮”,如CEPA補充協議、橫琴開發政策創新、口岸通關便利等,將進一步方便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在特定區域的流動,必將進一步推動澳門多元產業的發展,為澳門經濟帶來更大動力。
(來源: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