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那年,我帶團參加了大型文藝慶祝演出,親眼見證澳門民眾喜迎回歸的熱烈場面,也看到當時澳門經濟社會的基本情況。轉眼15年過去,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這裏發生的變化,我想最合適的莫過於‘翻天覆地’。”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說。
日前,李剛在澳門中聯辦大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訪問。他表示,回歸15年來澳門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成就,離不開社會各界堅持“一國兩制”,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離不開特區政府很好把握與中央政府的關係,與立法、司法的關係,直面民生訴求積極有為,同時也離不開中央對特區的大力支持。
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為澳門發展指明方向
“回歸以來,中央十分重視在制度層面推進澳門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通過規劃明確澳門在國家總體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幫助澳門擺脫結構性難題,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宏偉目標。”李剛說,其突出體現就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絕非好事。“只有健康有序發展、實現適度多元,澳門經濟才不會遭遇危機,民眾生活不會受到傷害,城市也不會走向沒落。”李剛說,這是中央為澳門規劃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定位的初衷。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中央充分考慮澳門的歷史現實情況後提出的極富遠瞻性的方針。“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澳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積澱,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文化創意、會議展覽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旅遊城市。”李剛說,在這一方針指引下,特區政府積極研究探索,制定出中、長期計劃和落實措施,《城市規劃法》與《文化遺產保護法》等一系列旨在為發展與保護難題掃清障礙的法律也獲得通過,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
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更是澳門發揮獨特優勢的最好選項。這個首先由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的構想從2003年起付諸實施,在“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壯大。中央政府決定在澳門建立中國一葡語國家論壇,並支持澳門承辦每3年一次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迄今已舉辦四屆;2013年6月,由中國政府倡議,國家開發銀行和澳門工商業發展基金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展基金”,總規模為10億美元,為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間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
“近十餘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貿易額剛過100億美元,到2013年的逾1300億美元。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剛說。
推動澳門與內地合作“值得大書特書”
“中央非常重視推動澳門與內地展開全方位、多層次合作,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李剛介紹說,中央積極推動澳門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自2003年10月以來CEPA及10個補充協議相繼簽署實施,從方方面面有力促進澳門發展。貨物貿易方面,自2006年起所有澳門原產的貨物,經制定原產地標準後,全面實施零關稅。截至2014年6月底,澳門CEPA受惠商品貨值5.3億澳門元(1澳門元約合0.77元人民幣),關稅優惠4316萬澳門元。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對澳門在40多個領域採取了383項開放措施。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內地與澳門加強了貿易投資促進、通關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10個領域的合作。
澳門回歸15年來,中央還出臺了內地居民“個人游”、批准對澳門開放人民幣業務等政策。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內地赴澳“個人游”旅客累計達6300.7萬人次,占澳門入境旅客的24%;澳門共有28家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澳門人民幣存款總額達858億元。
“合作最為緊密、範圍最廣、力度最大的,莫過於粵澳合作。本著平等共贏、互惠互利的原則,深化粵澳合作已經成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李剛表示,在中央的關心和支持下,粵澳兩地合作機制運作順暢,橫琴合作開發呈現嶄新局面,中山翠亨新區、廣州南沙新區、江門大廣海灣區合作建設積極推進,粵澳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他介紹說,2009年8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出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經過粵澳共同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新區目前註冊登記澳門投資企業204家,投資總額1695億澳門元,已供地和簽約的澳門項目用地899.45公頃,占橫琴建設用地的51.1%;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5平方公里用地已達成協議,特區政府推薦33個項目進入產業園,已簽約和供地16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39億元人民幣;占地0.5平方公里的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開工建設,占地約1.09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也已建成使用。
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方面,一批重要工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李剛介紹說,港珠澳珠大橋珠澳人工島填海工程預計年底可完工交地,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完成,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已啟動。粵澳新通道項目去年11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興建,並將實施新的通關模式。粵澳雙方還積極推進珠澳機場合作、口岸建設及通關便利化。
“澳門土地狹窄,發展空間有限。發展經濟必須‘走出去’,通過加強與內地合作打造一個‘澳門之外的澳門’,這對於保持繁榮穩定局面很有幫助。”李剛說。
“一國兩制”在澳實踐提供重要經驗啟示
“澳門回歸以後實行特別行政區制度。如何正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成為擺在中央面前一道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15年來的發展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取得了偉大成功。”李剛說,這主要歸功於“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在澳門得到了全面落實。
“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體現,為澳門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澳門,全社會形成了擁護、支持、學習和宣傳基本法的良好面貌。基本法得到了澳門同胞的堅定支持和強烈擁護,已經成為共同的社會行動準則。”李剛說。
他認為,正是因為有了積極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社會氛圍,中央政府授權下的“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才得以在澳門順利實現。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廣受社會各界支持,行政與立法保持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良性關係,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確保公義和秩序。“回歸以來,澳門同胞團結建設澳門的積極性高漲,澳門與世界廣泛聯繫的優勢也得到進一步發揮。這一切都是正確理解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結果。”
李剛指出,“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啟示。“首先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其次,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不可廢棄,這是確保特別行政區制度有效運作的前提。”他說,充分發揮特區自身優勢,著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擴大區域合作、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等也是重要經驗。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出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包括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等內容。對此,李剛表示,依法治澳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中央將不斷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依法保障高度自治,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並將推動教育交流以助澳門培養更多精通中葡雙語的法律人才。”李剛說,“我相信在中央和特區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將實現社會和諧、永續發展。”
(來源︰新華社)
|